第四十七章 徘徊(3 / 5)
了锅炉,改用了一根新的烟囱。也正因为五艘战列舰的改造工作是分别进行的,因此改造之后的面貌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相对而言,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是舰队里“最新”的战列舰了,可并不是此时萨摩维尔最满意的战舰。“纳尔逊”级战列舰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建造的,是英国海军在两次大战期间唯一一种“过渡”性的战舰。
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级战列舰,可随着《海军军备条约》出现,英国人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根据条约中达成的妥协协议,美国与日本可以继续建造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唐帝国与英国则可以在条约规定的总吨位范围内建造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的新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新战列舰的限制。当时,唐帝国没有急着上更大的战列舰,而是先建造了只安装了口径为360毫米的主炮的“尊严”级战列舰,而英国海军建造的相对应的就是“纳尔逊”级,英国海军第一种使用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
正因为带有严重的试验性质,因此“纳尔逊”级的性能并不怎么样,其速度还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这一点被证明是设计上的最大错误,因此两艘该级战列舰在二战期间很少参加作战行动,甚至没有被派遣到地中海去。另外将三座主炮炮塔全部设计在舰首方向上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就连其标志性的16英寸口径的主炮的性能也无法让英国人满意。
当时,“纳尔逊”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三座三联装16英寸口径主炮全部设置在了舰首方向上,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35000吨排水量的限制,设计师不得不尽量把战舰上最关键的部位,即主炮弹药舱与轮机舱集中部署,这样就能够尽量减少重点防护区域的面积,从而使用更少的主装甲,节约排水量。可在实际的使用中,三联装炮塔,还有最初使用“高初速轻型弹”的16英寸主炮的性能都不理想,主炮威力提高相当有限,火炮身管寿命,精度甚至还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的15英寸主炮(这也是后来“前卫”改回用15英寸主炮的主要原因),炮塔的可靠性更是受到了严重的置疑。
也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一直留在了英国本土舰队,除了参加过几次围剿德国战舰的行动之外,在大战的这几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表现。因为其速度慢,萨摩维尔甚至没有选择其作为舰队旗舰!也许,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纳尔逊”号是以唯一一位在海战中击败过唐帝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