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目的地(3 / 5)
牙买加,以及英军设在开曼群岛的航空兵都无法出动,舰队还将安排侦察机去监视这些岛屿上的机场,如果敌人在抢修机场的话,那就得出动轰炸机进行补充轰炸。
作战任务的难度不大,美国本土的战术轰炸机不可能飞到这边来袭击第一舰队,就算A-1的航程能够达到作战要求,可是在没有前线指挥与引导的情况下,轰炸机很难在飞行数百海里之后还能找到活动的舰队,也难以突破舰队的防空网。谈仁皓并不担心舰队的安全,他主要担心的是作战行动过于复杂,两支航母特混舰队都得以最大的限度作战,第三特混舰队还要在下午前去炮击海湾内的美军防御阵地。指挥相当复杂,各部队的协同也很麻烦,如果出了问题的话,那就将影响到整个战役行动。
30日的白天,谈仁皓,郝东觉两人都忙得焦头烂额,两支特混舰队的参谋长也是手忙脚乱,参谋军官们更是全部上岗,取消了轮换制度。舰队出动的每一支轰炸机群的规模都不大,有的几十架,有的十几架,有的才几架,可每一次轰炸的结果都要及时的处理出来,并且确定是否已经摧毁目标,是否还需要进行补充轰炸,以及需要派出多少轰炸机进行补充轰炸。另外,还得合理的安排每一批轰炸机的出发时间,返航时间,尽量把航母的航空打击能力发挥到极限。
这一天的战斗也是最为关键的,美军设在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以及伯利兹的十几个航空兵基地,几十个野战机场,还有大量的交通枢纽,比如桥梁,车站,隧道等等都是重点轰炸目标。
从29日与30日的作战行动来看,“猎鹰”的多用途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作战效率要比“射水鸟”与“海雕”高出不少,这使得舰队的航空打击能力提高了至少三成。可“猎鹰”的一些缺点也在实战中暴露了出来,比如缺乏携带大量小型弹药的能力,使“猎鹰”难以有效的对付小型移动目标,而且单次出动能够对付的目标数量也相当有限。在很多时候,为了对付美军的车队,以及一些隐蔽的目标,不得不出动携带火箭弹的“游隼”来执行轰炸任务。“猎鹰”的缺陷被总结了出来,并且以报告的形式送回了海军司令部,最终被送到了哈飞,由哈飞的工程师根据前线部队在实战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改进意见,对“猎鹰”进行了改进。后来,几乎所有的“猎鹰”都在两侧机翼下各增加了两个小型外挂点,用来挂载火箭弹,以及50公斤的小型炸弹,甚至还专门出了一批对地攻击型号的“猎鹰”,以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
当天上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