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热身(2 / 5)
谈仁皓将这些问题总结在了一份报告文件里面,并且很快就送回了海军司令部,由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的人员负责去与厂商接洽,由厂商提出改进方案。也正是这件“小事”,哈飞的工程师首先提出了接口标准化规范,并且还提出了“傻瓜”接口的制造标准。就如同工业标准虾规范一样,这些标准最初都是军用标准。在战争结束之后,几乎所有的由军方提出的标准都被用到了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去,成为了民用标准。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大量工业标准实际上都是在战争期间提出来,并且首先在军队中得到推广的。
从第六批“猎鹰”开始,厂商就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改进,而且之前的五批轰炸机都被先后送回了哈飞,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是“猎鹰”的第一批改进型号,其飞行性能并无实质性的提高,几乎所有的改进都是针对在后勤保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做出的。当然,谈仁皓当时并没有拿到最新的轰炸机,第六批“猎鹰”要到28年初才会提供给海军航空兵。
根据海军的反馈意见,哈飞在改进一些小毛病的同时也在着手大力改进“猎鹰”的性能,特别是在美军的A-1开始服役的时候,哈飞更是将“猎鹰”的改进工作放到了首位,并且根据一些特殊的用途制造了一些专用型号的“猎鹰”,最先服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猎鹰”的第一种专用侦察机。
侦察机是海军一个极为重要的机种,特别是对海军舰载航空兵而言,侦察机的重要性甚至不在轰炸机与战斗机之下。之前,帝国海军一直将轰炸机作为侦察机使用,而且所有侦察型号的轰炸机都全部保留了轰炸能力,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舰队的航空作战能力。可问题是,这些由轰炸机临时充当的侦察机在性能方面肯定有所欠缺,不管是最初的“鱼鹰”,还是后来的“射水鸟”,实际上都算不上是出色的侦察机。只是因为海军一直没有因为侦察机的缺陷而导致惨败,所以才没有提出发展专用轰炸机的要求。
哈飞最初也只是在“猎鹰”的基础上发展一种通用侦察机,同时保留其所有的轰炸能力,而且海军也批准了相关的研制工作,可在猎鹰装备了部队后,很多问题就反映了回来,其中要求获得一种专用侦察机的呼声非常高。按照舰队反馈的意见,专用侦察机可以降低部分轰炸能力,但必须要提高其侦察能力,比如速度,航程,通信距离,以及在遭到敌机拦截时的生存能力。另外,海军也希望能够让轰炸型号的“猎鹰”具备一定的侦察能力,但不要求过于全面,只是作为专用侦察机的补充力量使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