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兵工厂(1 / 5)
广义上,兵工厂指的是所有军事工厂,可是在帝国,兵工厂一般指弹药工厂。这是因为在早期的热兵器战争中,火枪这些都是手工作坊里制造的,而且帝国军队的官兵都是自备武器,当时还没有“兵工厂”这个概念。直到帝国陆军使用第一种用牛皮纸包裹的定装弹药后,才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弹药,因此当时的兵工厂就是生产弹药的工厂。这个称呼也就延续了下来,兵工厂就特指弹药工厂。
在战争爆发前,帝国海军的主要弹药供货商就是青岛兵工厂,当时青岛兵工厂也是唯一的大型兵工厂,除了向海军供货之外,还要承担部分陆军的弹药生产任务。而兵工厂数量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和平时期,军队消耗的弹药数量并不多,主要就是在训练,以及演习中使用,而且在很多时候,为了节约开支,训练时使用的还不是正规弹药,因此陆海两军对弹药的需求并不高。另外就是,弹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特别是火炮与枪械的弹药。如果陆海两军调整了火炮与枪械的口径的话,那么以前的那些不同口径的弹药就基本上报废了,这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加上弹药本身的生产速度是相当快的,也就没有必要储备大量的弹药,然后等着被淘汰,报废。
战争爆发后,青岛兵工厂的生产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海军的弹药上来,并且从23年初开始,就不再向陆军提供弹药了。同时,青岛兵工厂的规模还扩大了很多,甚至在周围还兴建了大量的配套工厂,比如设在连云港的化工厂,设在淄博,有一条专用铁路相通的钢铁厂,后来还有济南的电子厂与车床厂等等。可一座兵工厂显然无法满足海军对弹药的需求,在21年底到23年底的两年时间内,还有另外四家兵工厂进入了海军的供货商名单,而且都迅速发展成为了大型兵工厂,这四家兵工厂分别是秦皇岛兵工厂,南通兵工厂,厦门兵工厂,以及湛江兵工厂。如同大部分为海军服务的军火工厂一样,这些兵工厂都设在港口附近,而且距离原料产地并不远。
新出现的四家兵工厂的发展规模很快,可仍然没有取代青岛兵工厂的地位,因为青岛兵工厂也在迅速发展。与造船厂,飞机厂不一样,兵工厂生产的就是军火,没有民用产品,因此只能够依靠军队的订单生存,而造船厂还可以通过建造民用船只,飞机厂可以通过制造民用飞机生存下去。另外,战争期间的弹药需求量与和平时期的弹药需求量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海军可以因为战争的需要而扶持更多的兵工厂,可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也将因海军军费缩减,不再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导致兵工厂破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