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海到陆(4 / 5)
德国,俄罗斯,法国等国的装甲兵创始人开始总结装甲战术,并且分别组建了独立的装甲部队的时候,帝国陆军的“装甲兵之父”——施鼐兴上将也提出了与德国陆军的“闪击战”,俄罗斯陆军的“大纵深突击理论”相似的装甲兵基本战术,施鼐兴将这一战术总结为“装甲突击战术”,而其核心思想与德国,俄罗斯的同行总结出来的一样,即集中使用装甲力量,坦克与步兵的位置调换,不是坦克去掩护步兵,而是摩托化步兵伴随坦克作战。另外,利用航空兵快速,迅猛的突击能力支援装甲部队进攻,以达到迅速突破敌防线,穿插到敌防线后方,打击敌脆弱的后勤补给线,并且最终合围敌防线上的部队,实现战役,乃至战略级别的穿插与包围,最终战胜敌人。
可以说,这套理论是相当前卫的,因为施鼐兴提出该理论的时间要比德国与俄罗斯的同行晚几年,他还适当的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因此该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际上是将德国的“闪击战”,以及俄罗斯的“大纵深突击理论”总结到了一起,并且详细的分化了战役与战略层次上的任务与目的。后来,这套理论就是帝国装甲兵的基本战术理论,一直指导着帝国装甲部队的指挥官。
可惜的是,与国外的同行比起来,施鼐兴得到的机会就太少了。在他提出了该理论之后,就提议成立单独的装甲兵,当时严定宇同意了成立装甲兵,可却没有给施鼐兴多少实权,只是让施鼐兴去组织了一支预备役级别的装甲部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古迅雷以少尉军官的身份来到了施鼐兴的手下,成为了施鼐兴的一名弟子。
在战争爆发后的头两年里,法国与德国装甲部队在西欧战场上的几次漂亮战役,德国与俄罗斯陆军在东欧广阔土地上大规模的装甲进攻,这些都给帝国陆军造成了巨大的震撼。相对而言,帝国陆军在西北战场上的无所作为简直可以看作是一种耻辱。不仅仅是帝国国内对陆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不满,就连德国,波斯等盟国也提出了抗议,要求帝国加强在陆地战场上的投入。也正是内外的压力,让帝国陆军的装甲兵有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让古迅雷这批陆军将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看,古迅雷的资历确实比不上谈仁皓。早在21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时候,谈仁皓就已经是帝国海军里最优秀的年轻军官了,而古迅雷是在23年的时候才开始绽露头角的。俄罗斯战场是让他成名的地方,而他在西欧战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却让他成为了帝国陆军年轻将领中的翘楚,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