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全力以赴(2 / 5)
一架轰炸机起飞之后,第一架起飞的战机就要准备降落加油了。而且,这样还可以使这些战机分批返回舰队,而不是拥挤在一起,避免了因为燃料用尽而迫降的事情发生。反正,郑冠华按照最能够发挥舰队航空打击力量的方式来安排了轰炸行动,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航母上的航空勤务官兵恐怕就要不停的忙上好几个小时了。
180海里的距离,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的舰载侦察机只需要大概50分钟的时间就能飞完,而对于以最大速度飞行的水上飞机来说,也只需要大概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时间而已。七点二十五分,第一架舰载侦察机发回了美军运输船队的准确位置。由44艘货轮,以及14艘护航战舰组成的美军运输船队在舰队北偏东大概15度方向上,距离190海里。五分钟后,第二架舰载侦察机发回的报告确认了美军运输船队的规模,以及方位。
郑冠华没有耽搁一分钟的时间,七点二十八分的时候,由江文翰驾驶的第一架战斗机就起飞了,这是江文翰上校的新座机,按照他的标准进行了改进,而且部分细节还有所变化的“隼”式战斗机。到七点四十分,36架“隼”全都离开了航母。接着,36架“射水鸟”被运上了航母的飞行甲板。这些轰炸机都已经装满了燃料,并且挂上了炸弹。率领这一机群的是张鼐鼎上校,他是“贝尔湖”号航母舰载机大队的指挥官。这批轰炸机在八点之前全部出发。最后被运上飞行甲板的是36架“海雕”,这批轰炸机是由邓子超指挥的。本来邓子超应该留在关岛,他是“呼伦湖”号航母舰载机大队的指挥官,可他硬是要参加这次的作战行动,并且把这个中队的中队长换了下来。这批轰炸机在八点二十分的时候离开了舰队上空。
在此期间,有三架水上飞机发回了报告,这三架水上飞机也发现了美军运输船队,并且一直在美军运输船队附近飞行,而他们将为即将到达的轰炸机群提供引导信息,以帮助轰炸机群以最快的速度干掉美军的运输船队。
“海雕”的速度本来就是三种舰载战机中最慢的,而这次又被安排在了最后出发。机群在舰队北面集结之后,邓子超立即下令让机群上升到了3500米的最佳巡航高度(最能节省燃料),然后开足了马力去追赶提前了20分钟出发的“射水鸟”机群。而在以往,“海雕”的正常巡航高度最多只有2000米,很少在3500米高度上飞行。在机群到达了舰队北面大概80海里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层开始逐渐变厚,这是中太平洋上最常见的天气,云层的最低高度大概1500米,最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