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将领会盟(4 / 5)
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自从唐帝国设立“元帅”这个军衔之后就规定,只有两军统帅才是现役元帅,也就是说,元帅与军种司令是挂钩的,而其他的元帅也肯定曾经担任过陆海两军的司令。而在德国,元帅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荣誉,以及奖赏。除了军阶更高一点,元帅在指挥权限上并无对等的职务,因此德国军队里有很多元帅,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元帅几乎是“量产”出来的。比如到现在,德国陆军就有十几个元帅了,而这种情况在唐帝国根本就不会存在。
谈仁皓很仔细的看完了曼施坦因的资料,他拿到的资料并不多,内容也很简练,可从这其中,谈仁皓也看出了点名堂来。
曼施坦因原本姓列温斯基,出生于贵族,在年幼的时候过继到姨夫家之后才改姓曼施坦因,而其生父就是一名炮兵将领。18岁的时候参军,先任近卫步兵团的见习军官,并且在一年之后成为了正式军官。在参加一战的时候晋升为上尉。一战结束之后,德国因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曾长期限制军备发展,而曼施坦因在此期间参加了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武装力量的委员会,并且担任了高级参谋。在大战爆发前,曼施坦因在其他国家访问的时候接触到了大量装甲兵方面的信息,并且吸取了很多经验,并且随后进入德军总参谋部,在此晋升为将军,并且相继担任了很多要职,使他能够接触到德国军方的高层决策。
战争爆发的时候,曼施坦因以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的身份在东线战场上与俄军打了几次极为漂亮的战役。随后调往西线战场,出任第38军军长,并且在西线战场上顶住了法国装甲兵的猛烈进攻,通过一系列的果断,迅速,猛烈的反击扭转了西线战场上的败局,并且最终攻入了比利时,从北面合围了法国,彻底扭转了西线战场上的局面。接着,他再次前往东线,指挥第56装甲军在维斯瓦河顶住了俄军的猛烈进攻,而且正是他的优秀表现,最终使俄军在距离柏林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在此,曼施坦因以其优秀的表现,杰出的贡献被晋升为战场元帅。
从这份履历上可以看得出来,曼施坦因是一个非常精通装甲战的指挥官,而且他所擅长的绝不是防御(在德军中,最擅长在逆境中防御的是莫德尔),而是进攻。虽然曼施坦因指挥的机会都是处于不利局面下的战斗,可他仍然通过有效的反击瓦解了敌人的进攻,他所获得的胜利都是在有限防御,迅猛反击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曼施坦因实际上是一个更擅长进攻的将军,而不是一个更擅长防御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