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海浪翻滚(3 / 5)
可以接受了,就算是用光学测距仪也大概就这个水平吧,反正炮弹打到10海里外的时候,其误差也在几十米以上(甚至几百米)。
在严师琪为战斗做准备的时候,金凯德也在为战斗做准备。此时第32特混舰队已经到了伦内尔岛西北面,正在全速赶往瓜岛,而运输船队就在第32特混舰队后面大概65海里处跟随前进。
金凯德在这几个小时里也在思考怎么打这场战斗。他没有抱任何侥幸的想法,第三特混舰队肯定会进入瓜岛南部海域,战斗肯定会在这里爆发。可怎么打呢?直接冲上去决战?这是金凯德最初的想法,可他很快就发现,夜晚的恶劣天气将是他的死穴。
四艘“南达科他”级上都安装了第二代的雷达,可美军到这时候仍然没有可以为战列舰主炮提供准确炮击参数的炮瞄雷达。美国雷达研制的重点是为高射炮提供炮瞄雷达,这主要是唐帝国的轰炸机太犀利了,防空作战的压力远高于炮战,因此首先确保把高射炮的炮瞄雷达弄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二代雷达,也只提高了可靠性,以及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探测距离而已,实际上探测精度存在很大的误差,这就限制了火炮用雷达做引导作战的能力。
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上的雷达还是一代雷达。这两艘战列舰没有赶上更换新雷达就开赴了战场。本来计划在珍珠港换上新雷达的,可时间太紧迫了,结果新雷达还没有送到珍珠港,这两艘战列舰就奔赴了西南太平洋。而一代雷达的问题更为明显,不但可靠率低,而且探测距离近,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出现问题。
金凯德很清楚,在这种恶劣气象环境中,对手肯定会用雷达来寻找他们,唐帝国甚至已经开发出了可以为战列舰指引目标的炮瞄雷达(唐帝国的雷达技术一直领先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战争的头两年里,唐帝国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研制雷达),这样一来,对手肯定会在10海里之外就把炮弹打了过来,到时候,也许他们才刚刚探测到唐帝国的战列舰吧!
显然,直接冲上去硬拼的话,对金凯德的好处并不大,对手会边打边退,而唐帝国的战列舰在速度上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这就将导致当年的悲剧再次重演,在追不上,又打不到对手的情况下,就算他有更多的战列舰,结果也将是悲惨的。怎么办?
金凯德不愧是炮战专家,既然无法正面对抗,那就必须要首先隐蔽接近敌人,而要隐蔽接近敌人,就必须要让敌人的雷达无法探测到他们。可怎么让对手的雷达无法发现自己呢?金凯德先是觉得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