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的舰队(3 / 5)
湖”号与“岱海”号两艘就分配给了第一特混舰队。
“湖”级航母是帝国在总结了前两级航母的经验基础上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航母。与“长江”级航母(实际上这是一级过渡型号的航母,如果是正式型号,那么就应该以“江河”级命名,而不是以首舰的名字来命名)不一样,“湖”级航母基本上脱离了“皇帝”级航母的设计基础,按照战争要求,以及军方提出的一些建议全新设计的。航母采用了封闭式舰艏,并且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加厚了水线以下部位的装甲厚度,改进了内部舱室的设计,全舰一共有上千个水密舱,小分舱的设计方式提高了航母在中弹后的生存能力。另外,主甲板(机库的那一层甲板)也采用了装甲设计,与装甲飞行甲板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航母的水平装甲防御。最大的特点是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了38000吨,即使是轻载排水量也达到了32000吨,远超过了前两种航母。增加的排水量并没有用来增加航母的载机数量,大部分都用到了提高防御上来。其中,航母的装甲重量就达到了4500吨。机库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升降机增加到了三部,提高了航母载机的出动率,也提高了航母在受创后的持续作战能力。航母的防空火力得到了全面加强,24门80毫米高射炮,56门40毫米高射炮,48门20毫米机关炮,后期还增添了上百门小口径机关炮,这极大的提高了航母抵抗轰炸的能力。航母载机数量仍然是108架(作战时携带120架,增添12架侦察机),但增高的机库可以容纳更先进的战机,这为后来换装新式战机提供了基础。
谈仁皓只看过航母的设计书,这是帝国海军真正需要的航母。“皇帝”级与“长江”级在设计的时候存在在大量的缺陷,而其中很多缺陷(比如木制飞行甲板,大分舱设计,开放式舰艏,以及没有做任何分割设计的机库)都是无法通过改进来弥补的。残酷的战争证明,这些缺陷在很多时候是致命的(“太宗”号航母就是因为大分舱设计,以及电力系统的布置不合理,而最终沉没的)。在这些缺陷暴露出来之后,帝国海军就要求获得一种新的航母,一种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的航母。
“湖”级航母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这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量产型的航母。前两批各建造了四艘,而从第三批开始,则是一次型的建造六艘。航母量产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建造周期可以缩短到一年半,批量生产还可以降低零件的采购价格,控制航母的成本。另外,受损航母可以及时的得到维修,迅速的恢复战斗力。这同时还简化了舰队官兵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