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国海军的雄心(2 / 5)
大,但却从没有得到大国的承认,最多也就只算是个二流强国,一个只能用一条腿走路的巨人而已。
成为强国的目的刺激着德国人,也在刺激着雷德尔。在上次大战之后,德国海军有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后来还在《松江条约》中要求得到唐帝国海军七成的份额。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可德国的实力却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海军舰队。从条约签署到战争爆发,德国海军的规模一直没有达到这个条约的上限!
归根结底,德国海军不受重视的原因还是由其本身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在西面有法国,东面有俄罗斯这两个强大的“邻居”,而本国又无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德国必须将重点放在地面部队的建设上,随时提防着东西两个强大的“邻居”。而德国又无多少海外利益,其海军受到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上次大战,“日德兰海战”的惨败刺痛了德国人,失去了制海权之后,德国差点完蛋,如果不是波斯帝国及时打通了与德国的地面联系,唐帝国的远征军到达欧洲战场的话,恐怕德国就将与俄罗斯,日本一样,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投降了。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这成为了德国人的所有共识,可有了认识,不等于有了这个能力。
当时,德国海军仍然是一支“破坏型”的海军,而不是“控制型”的海军。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破坏型”的海军只能去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破坏敌人的制海权,而永远不能如同“控制型”的海军一样,去获得制海权,控制大海,并且将大海为己所用。而数百年的海战证明,“破坏”并不能带来制海权,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在大规模战争中,控制大海永远比破坏海上交通更有效。
可以说,德国海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走上了“歧途”。德国海军的重点一直是潜艇,而这个“重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唐帝国,美国,日本,英国都很重视潜艇,可都不将潜艇当作主要的力量使用,只是海军的一部分而已。相反,德国海军中,潜艇几乎就是一切,几乎代表了整个德国海军。到23年底时,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三百多艘潜艇,而且长期保持有数十艘潜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相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则基本上都留在了波罗的海,连冲出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东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机会都没有。
沦落到这一步,也算的德国海军的悲哀吧。可这并不表示德国人没有走向海洋的雄心与决心。相对而言,德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比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