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制度(2 / 5)
,那就要立即抓住机会。在这一点上,斯普鲁恩斯的表现绝不比任何一名指挥官差,他用三艘航母的力量打掉了唐帝国的五艘航母,虽然结果他也损失了三艘航母,但可以说,他的果断在很大的程度上扳回了战局,不然的话,美国海军就是惨败了!
作为舰队指挥官,谈仁皓自然是以一名舰队指挥官的目光来分析战局的。同样的,站在海军司令官的位置上,聂人凤就会以他的方式来分析这次的战斗。
从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上来看,实际上双方的差距并不大,都有能力干掉对手,获得绝对的胜利。从战场环境来看,风暴对双方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都给双方制造了不少的矛盾。而从排兵布阵来看,双方采取的策略都是一样的,都要尽量争取完胜,而不是拼航母,拼战机的正面对决,都指望通过引诱出对方的主力舰队,然后集中力量干掉对方的主力。可以说,双方在战前部署,作战指挥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结果就出现了双方的诱饵首先咬在一起,最后主力舰队在相互对撼的局面,也才出现了双方都遭到惨重损失的结果。
聂人凤看到的问题与谈仁皓不一样,他并不关心舰队在作战中的指挥问题,也不是很关心美国舰队指挥官带来的变数,他看到的是帝国海军指挥机制在这场海战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按理说,唐帝国海军是有优势的,五艘航母对四艘航母,而且还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作战时也是以逸待劳。可问题是,为什么最后还只获得了一场惨胜,用巨大牺牲换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胜利呢?
聂人凤将惨胜的原因归结在指挥系统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战役的总指挥,帝国海军司令部实际上是没有能力指挥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的。而在前线战场上,因为各部队都直接隶属于海军司令部指挥,互不统辖,没有一个明确的最高指挥官,结果,不但各部队各行其是(比如海航的侦察机就没有在风暴过后立即出动,而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则错过了干掉“企业”号的机会),相互之间的协调极为困难,而且连相互之间的沟通都存在问题(比如两支特混舰队之间的联系就一直有问题)。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上来,那就是帝国海军司令部管得太宽了。从战略部署,战役计划,到战场指挥,海军司令部几乎都想插上一手。而帝国海军司令部有权力指挥前线作战的又只有聂人凤与甘永兴,聂人凤要统筹海军的发展,并且主要负担海军的后备计划,与陆军的协调,还要处理大量与内阁有关系的事情,是不可能来插手前线指挥的。甘永兴作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