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裂日(2 / 5)
的军事设施)投掷了上千枚小型炸弹,数千枚火箭弹。
如果美国派到日本去的志愿航空队是一百二十个中队,拥有两千多架“战鹰”的话,也许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可美国派去的仅仅是十二个中队的两百多架“战鹰”,而且还是部署在狭小范围内的那些彻底暴露了的野战机场上,自然难以抵挡唐帝国轰炸机与战斗机这泰山压顶般的攻势了。
在第一天的轰炸之后,就只有不到一半的“战鹰”能够升空迎战(第一天就有至少150架“战鹰”被摧毁在了地面上),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这些“战鹰”彻底的从日本上空消失了,在最后两天的空中绞杀战中,几乎所有强行起飞的“战鹰”都成了“隼”的猎物。面对已经身经百战的唐帝国战斗机飞行员,志愿航空队成了“志愿送死队”。
聂人凤在收到前线发回来的捷报后,立即就向薛希岳首相发了电报,同时还不忘在电报里把陆航的责任提了出来。现在,该轮到陆航倒霉了。
陆航在库叶岛上有三个野战机场,因为条件恶劣(主要是补给极为困难,而且严寒经常导致陆航的水冷发动机无法启动,这成为了陆航一直没有利用库叶岛作为对日轰炸基地的主要原因,而海军也因此没有向这边部署重型轰炸机),所以部署在那边的战机并不多,一般只保留一批巡逻机,协助潜艇部队搜索从美国前往日本的商船队。但责任是很明确的,美国的战斗机顺利进入日本,这就是陆航失职!
严定宇很快就把首相的压力转给了卫伯瑜。结果,在十一月二十号之前,陆航就向库叶岛野战机场增派了三个中队的战斗机,同时还向沈飞下了一批订单,订购了五个中队的“隼”式战斗机。这是陆航第一次订购海航的战斗机,原因很简单,使用风冷发动机的战斗机更适合在严寒地区部署。可当时沈飞已经没有生产力来满足陆航的订单了,光是海航的订单就排到了24年底。无奈之下,陆航在年底接受了一批海航退下来的“秃鹫”,而不是最好的“隼”,海航也算是在这件事上出了口恶气吧。
为了让这三个中队的战斗机能够顺利完成战斗巡逻与拦截任务,陆航还动员了300多架运输机,来回飞了几千个架次,向库叶岛上的野战机场运送了数千吨航空汽油,五百多吨弹药(主要就是战斗机用的炮弹与子弹),一大批生活物资(当时岛上的条件极为恶劣,飞行员都只能住帐篷,而且新增加的人员也需要大批的生活物资)。来来回回忙到了十一月底,这才加强了在日本东北方向上的作战巡逻任务。
随着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