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西洋海狼(4 / 5)
,美国就差点因此参战。
22年7月底,唐德美三方就大西洋与太平洋潜艇作战的问题开始谈判。此时,美国没有能力参战(美国国会不会因为商船遭到袭击而贸然参战,不然在一战中,美国就已经参战了),唐帝国与德意志帝国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上新的麻烦(唐帝国正在全力以赴的干掉日本,而德意志帝国在顶住了英法联军的进攻之后,还要挡住南面的意大利,迎战东面的俄罗斯帝国)。
7月,谈判差点破裂(22年时,美国最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参战),结果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谈判最终在9月结束。唐帝国与德国都做出保证,不派遣潜艇进入美国一侧的航线袭击商船,而美国也保证不向战区一侧派遣护航战舰,所有向交战国运送物资的船只都不得悬挂美国国旗,以避免擦枪走火。
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有利,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潜艇一直在大西洋中线(以英国格伦尼治为零度,西经32度)以东海域活动,而这条看不见的界线也成为了英法商船队的生死线。美国海军派遣的护航战舰只负责将商船队送到这里,然后由英法的护航战舰接手。而在这条线以东,德国潜艇可以肆无忌惮的袭击任何一艘舰船。
到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23年中)之前,英法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商船,虽然当时英法国内的造船厂已经开足了马力在生产新的运输船(甚至为此取消了很多战舰的建造计划),以补充损失的商船,可补充的速度仍然远远跟不上损失的速度。到23年6月的时候,英法虽然很快从美国拿到了大量的商船(大部分都是老旧的船只,有的还是在一战之前建造的),但是英法两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美国在这个时候通过《租借法案》来帮助英法度过难关,实际上就给了德国与唐帝国一个向美国宣战的理由。结果,唐帝国忍了下来,德国也不可能单独向美国宣战。《租借法案》对唐帝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唐帝国的海军已经在这个时候扳回了局面,正在完成对日本的封锁,唐帝国有足够的力量困死日本,让美国的船只一艘都无法到达日本。相反,德国海军的公海舰队仍然没有能力挑战英法海军,封锁英法就只能依靠潜艇,而潜艇又只能对付商船,美国的《租借法案》实际上就是帮助英法获得维持其生命线的商船,让英法可以继续战斗下去,同时也让德国失去希望。
“实际上,我们已经阻止了德国一次。”谈仁皓的领悟能力是超强的,从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中他已经摸到了门道。“德国忍了好几个月,现在我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