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20 / 21)
型潜艇的缺陷也表现得很明显。其最大的缺陷就是腿短,其次是其携带的弹药还不够多。特别是在后来与美国之间的战争中,“乙”型潜艇的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发挥。这也是帝国海军不得不在战争期间提出设计更大,更好的潜艇的原因。
实际上,比起“乙”型潜艇的异国“表弟”来讲,其战果还算不了什么。而这位异国“表弟”就是德国海军的VII型潜艇。
福州造船厂在设计“乙”型潜艇的设计师中,有两位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后来这两人都返回了德国,并且在17年中期就拿出了VII型潜艇的设计方案(抢在了“乙”型潜艇之前),而且还获得了德意志帝国海军的订单,其首艇在18年中期就下水了。因此,有人说“乙”型潜艇实际上是抄袭德国VII型潜艇,实际上,是德国人在抄袭唐帝国海军的潜艇。
VII型潜艇设计指标:艇长66米,水上排水量769吨(水下865吨),水面最高航速17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水下最高航速8节,最大续航力80海里(4节),设计下潜深度150米,艇艏4具鱼雷发射管,艇艉1具鱼雷发射管,共备雷14枚,舰面安装一门88毫米火炮,数门20毫米机关炮,官兵44人。
从这些数据上来看,VII型潜艇与“乙”型潜艇是很接近的,几乎就是在“乙”型潜艇的基础上降低了部分对德意志帝国海军来说没有必要的性能要求而得出的设计结果。当然,换句话说,“乙”型潜艇也可以看成是VII型潜艇的放大型号。
战争期间VII型潜艇一直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承担起了最重要的作战任务——封锁英法两国的对外海上航线。而VII型潜艇取得的战果也远在“乙”型潜艇之上,在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建造了数百艘VII型潜艇,而在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中,VII型潜艇一共击沉了4500万吨往来与大西洋两岸之间的船只!
其实,这也能证明“乙”型潜艇在设计上的成功性,只不过,这种潜艇无法完全满足帝国海军的需要。到了战争中期(唐帝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开始后),“乙”型潜艇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帝国海军也开始谋求更好,更大,更凶猛的水下杀手!
坎坷战鹰-“食雀鹰”战斗机
帝国海军航空兵是在一战之后才建立的,在海航初期,几乎没有一种合适的战斗机。在廖汉翔力主建造三艘“皇帝”级航母之后,海航面临一个更为尴尬的境地,有航母,没飞机!因此,也就在三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