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11 / 21)
国海军的需要。
在这一情况下,帝国海军的驱逐舰实际上更像是其他国家的沿海炮艇。更适合执行沿海地区,乃至内河航道上的巡逻与护航任务。
一战结束时,帝国海军的编制规模非常庞大,仅驱逐舰就有七百多艘,战后,为了减轻负担(维护这些战舰要消耗掉海军一半的经费),在战后的三年内,帝国海军向其他国家出售与赠送了三分之二的驱逐舰,只保留两百多艘。这仍然让帝国海军感到无法承担,如果不让这些需要花费很大力量来维护的老式驱逐舰退役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就无法集中力量研制与采购新的战舰。结果,从07年开始,帝国海军将大量驱逐舰派往海外领地,执行低烈度的巡逻任务。而这些战舰实际上已经不在帝国海军编制范围之内了,其维护与人员的经费支出都是由海外领地负责的。
战后,帝国大幅度削减军费,以此改善国内经济状况。海军由要集中力量先解决主力舰,以及航母,潜艇这类新武器的研制问题。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帝国海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发展一种新型驱逐舰。直到17年的时候,帝国海军才突然认识到,在一战后期建造的驱逐舰已经过时了,而且潜艇的威胁远超过了帝国海军之前的认识。而此时,新的主力舰,航母,重巡洋舰等等海战主力都已经陆续服役,海军急切需要一种更好的,更先进的驱逐舰!
在此基础上,海军向几家承担驱逐舰建造任务的造船厂下了招标书。因为海军之前一直将驱逐舰当作小型炮艇使用,结果,在新的招标书里,除了强调驱逐舰要具备反潜作战能力,鱼雷攻击能力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炮战能力,必须要能够肩负起海外领地的巡逻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持续作战能力就显得更为关键,这就需要驱逐舰携带更多的燃料,弹药,食物,淡水等等。同时,海军为了控制成本,要求将驱逐舰的排水量限制了2000吨的范围之内!
这个标准是很高的,当时驱逐舰的排水量普遍在1500吨到2000吨之间,而要想在如此狭小的舰体内安装上大量火炮,鱼雷,深水炸弹,还要带上能够坚持30天的作战给养,并且安排下几百名官兵的生活空间,这简直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海军过高的要求成为了设计这的最大难题。当时接到标书的六家造船厂(大沽,武汉,南京,福州,高雄,海口)都没有拿出让海军满意的设计方案,问题的焦点就只有一个,2000吨的排水量,根本就无法容纳下海军的所有要求。
到了17年底,无奈之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