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观其决断(3 / 4)
确凿啊。
是勋略一沉吟,便即回答道:“逄元图,智谋之士也,然其与太子恐有龃龉……”曹操一皱眉头,问:“何谓也?”是勋就说啦:“昔逄元图背公孙而投臣军中,臣送其许都,欲荐之于陛下也。惜乎陛下远征,不在都内。设陛下在,将如何分派元图耶?”
曹操说逄纪曾是袁家谋士,名声不是很好,但既得袁绍赏识,应该有点儿能力吧。我向来唯才是举,前事不论,他又立有大功,要是真肯归从于我,起码给他个郡守当当。
是勋说是喽——“然太子以为元图阴戾,不之喜,止命为墨绶长吏。元图因此辞官不就,臣归许都,以其才尚可用也,乃召致门下。后臣辞位,逄纪乃去……”
曹操点点头,说我明白了,因为子修不肯重用逄纪,所以他心生怨恨,因此设谋坑陷之——此亦人之常情也。
秦汉之际豪侠辈出,快意恩仇,司马迁还特意为他们作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整个士大夫阶层的道德标准便与之类似,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或者“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里面只有私人恩怨,而毫无正邪对抗。所以曹操才说,逄纪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寻机报复,他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可是理解归理解,惹到老子头上来那便不可轻饶!当下双眉一轩:“此人不可留于吾儿之侧也!”
是勋说了,我并不了解实情,所以也不为逄纪辩解,只就情理揣度,如此阴谋,确实很有可能是他做得出来的事儿。然而您打算怎么办呢?“因何而罪之?”
在原本历史上,曹操为了解决诸子争嗣问题,下手就挺狠的,因为基本确定了曹丕的继承人地位,就直接把曹植第一号党羽杨修给宰了。然而此事有一个前提,杨修本为官员,错误好揪、借口好找,如今逄纪只不过是曹冲门客而已,一介白身,你用什么理由来收拾他呢?
是勋心肠还是有点儿软,既与逄纪曾有宾主之谊,就多多少少想要伸手拉他一把。要说逄元图你也是自己作死啊,不在于为曹冲设谋坑陷曹昂,而在于……竟然被人揪住了小辫子,可即便如此,我也不忍心看你束手就戮啊,希望能够保下你一条小命来吧。
所以他问:“因何而罪之?”不大方便明宣其罪,说他陷害太子,或者离间你儿子们的感情吧,终究家丑不可外扬,且此事又无确证——“若强戮之,恐伤历阳王(曹冲)也。”你做好跟曹小象翻脸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