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铜雀台上(4 / 4)
了,似乎也吓得不轻,于是微微而笑,双手搀扶——其实是把是勋给重新扯起来,按在榻上,这才开始说老实话。他说宏辅你功劳太大啦,我必须要有所酬答,而且不仅仅是你,荀公达、贾文和等,都必须酬以高官显爵。可是一方面,朝堂上目前已经没有了合适的位子,再把你们放三台,把钟繇他们抹下去,也不成话;另方面呢,你们跟着我鞍前马后的,也操劳了那么多年啦,所以我想设置几个既高贵又清闲的职务,让你们就跟在我身边以备顾问,你帮我想想看,可有什么名目没有?
是勋问你是真意吗?曹操说你看我的眼睛,从来没有这么真诚过,我是真心向你请问啦。是勋垂着脑袋想一想,确实,这倒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来开国君主对于功臣们都是不大放心的,既须厚以爵禄,又不能使掌实权——真要是让威望素著的功臣担任宰相,肯定会威胁到君主的宝位啊,曹操本人,肯定也是这个意思。汉初的解决方法,是功臣都封侯,问题如今是儒家士人的天下,儒生们对武夫天然鄙视,所以对于因军功而得封侯也兴趣缺缺,那就必须得另外拿出一套酬劳的方案出来。
“乃可酬以散官也。”曹魏继承汉制,也有散官,比方说侍中、散骑常侍,等等,都没有明确统属,只备君主顾问,和行一些临时差遣而已,后世把这套越搞越严密,越搞越复杂,就变成了勋官系统。只是目前的散官数量很少,品秩也二千石到头了,实在难以安排是勋、荀攸等人哪。
因此是勋就说了,咱们只好把散官系统化、复杂化,最高位可为上公——你且等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的。
就此告辞而出,难免一脖子的冷汗。十二日后,曹昂正式迎娶吕布女为太子侧妃,是勋为其大媒。又三日,魏帝曹操下诏,设散官十二阶,分文武,文以太宰(即太师,但自从董卓自封此职以后,太师的名字烂大街了,没人肯用)为首,武以柱国为首。旋拜荀攸公达为太宰,夏侯惇元让为柱国。
至于是勋是宏辅,则被授予文散官的第三阶——太尉——之职,秩比上公。
【至德在仁恕之卷廿一终】
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