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驾崩(4 / 5)
他对于自己的后事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骄奢淫逸在里面,反而十分朴素,或许也是考虑到如今大敌当前,不宜铺张。
念完了这一份诏书,多尔衮说道:“诸位,如今皇兄已经驾鹤西去,天命难违,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社稷不可一日无主,我以为,咱们现在有两件事情必须完成,一是皇兄的谥号,二就是新皇登基,首先来说说看,大家对这个谥号有什么看法?”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
另外,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死了,谥号二十五个字,现在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死了,那他的谥号又有多长呢?
当然,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为了取谥号的时候方便,还专门演变成了有谥法。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