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初到广州(3 / 4)
起来可装入竹筒,被誉为“入筒细布”。萧明曾和日昌隆的工匠们研究过这种布,发觉它的原料就是麻纱,但能够织出如此稀薄的布匹这种工艺却是不可多见的。
但随着大量的日昌隆低廉的棉布的价格冲击,显然这种完全手工织造的纱布,也越来越举日维艰了!萧明不是慈善家,商业竞争有时候也是非常残忍的,日昌隆依托于高端的丝绸纺织,加上低端的棉毛纺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纺织业的霸主,但面对着一种麻纱织品的顽固,当然不能停下垄断的脚步。
萧明去年在杭州的时候就已经开会研究过,那就是进行大批量的收购,不但是这种麻纱布还有华南少数民族专门生产的一种“荆布”那是一种土布,但有着蜡染工艺和特殊的质地,这些都在收购的范围之内,并且研究机器化生产的可能。
但这都不是萧明此次前来广州的目的,他是来找那个和尚的,而圆音寺则是在子城的越秀山上,圆音寺非常有名,那是因为它实际上有两座寺庙,一座在广州城,而另一座则是在西安城,作为唐代的皇家寺院,广州的这家圆音寺则是分院,历来都被成为南北圆音寺。
越秀山上景色宜人,游人不断,更多的是上香的香客,善男信女们对圆音寺的贡献不小,这无关宗教,百姓们只求一个心安!萧明只做普通耳朵打扮,带着顾小六和郭守信二人,钱拔光本来要一同跟萧明前来广州,但萧明让他留在了台湾岛上了,目的是训练战船上的水勇们练习射击在海面上开炮。
整个萧明在舟山的舰队总共有十二艘战船组成,这些船上的水手除了一些特殊训练的虎卫担任步勇之外,全都是招募的水性熟练地水勇,他们从无在海上进行炮击的训练,这就需要他们在颠簸行驶的船上来练习了。
由于海盗的踪迹并没有得到,萧明只得在一些狭窄的水道和航线上分出战船来为日昌隆和一些东南的商船进行护航,但这些船必须要交一部分护航的费用,由于新船上水手属于实战训练,所以一开始护航的则是萧明自己舰队的那四艘大型战船。
萧明初到广州,为避免张扬,蛟龙号则去担任护航任务了,自己乘坐一艘用来运输给养的飞剪船,像这样的飞剪船仍然也很受瞩目,他毕竟是一种新式的帆船,但还同时拥有蒸汽动力,虽然杭州造船厂卖掉了十几艘这样的船,但它在广州港内还是有点显眼。
萧明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他下船之后也没有四处逛逛,而是四处打听之后,就直奔了越秀山圆音寺了,广州圆音寺的规模并不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