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2 / 4)
、冗官!这个官员的名目繁多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有些官位根本就没有实权,但名臣上却很唬人,这样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用官位再造官位。
原因无非是是为多设官位,以虚位、空位来笼络人心,很多重臣高官被罢官之后,仍然打着三品以上的虚官位,这样在俸禄上就不会减少,皇帝对此是默许的,也被视作是皇帝的恩宠,使得臣子对皇帝心存感激。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官位设得虚虚实实,可虚可实,非驴非马,便于权力调整。皇帝可以根据个人或时事的需要,随时将使相变实而为宰相,也可以让宰相退于虚位,宰相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官职了。
按照宋制,行政往往属于尚书省处理,而军事则属于枢密院,现在尚书省的尚书就有好几位,而枢密院则只有几个签支枢密院事,枢密使一职由于王渊被杀,一直空缺,而张浚被贬在于不懂军事,萧明只好也兼任了。
唯独这个“监察属”不好安排人手,因为按照萧明的设计监察属是以后三权分立的基础,是一个非常得罪人的官职,萧明是军国平章事统领大权,但他却基本上不管政事,却可以直接领导枢密院,但他要给自己找一个监督者,那是做给高宗看的。
最后尚书右丞冯澥自告奋勇愿意担当监察属的大监察官,冯澥此人历来就是寒口铁面著称,的确是最佳人选,而萧明特意提携原来的管军郭仲荀为枢密院副使,帮助他掌管军事,并且启用了一大批年轻的官员。
尚书右丞朱胜非在上次的叛乱中处置得当,与苗傅与刘正彦周旋保存了隆祐太后和太子赵旉,并且组织朝内大臣谴责苗刘二人,升为少师右仆射,而萧明却将赵构比较宠信的赵鼎和胡铨等人全都提拔起来,这也是让赵构安心。
除此之外,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太常少卿汪藻、礼部侍郎谭世绩、中书舍人孙觌以及徐天民、苏余庆、沈晦、路允迪、黄夏卿一干年轻有为的官员这一次全都被被萧明提拔,整个大宋朝廷此时终于气象和面貌为之一新。
其实还有很多人才可以使用,如现在被贬到福州的李纲,仍然坚持留在应天府的陈东等人都可以算是大宋的栋梁之才,但现阶段萧明看着大宋官制制度,实在是头疼的很,寻思如果要搞三权分立,怎样才能孤立皇权?这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将一帮子忠君爱国的老臣子弄到杭州来,到时候自己的想法如何能够实现?所以有些事情还是慢慢来,当前的问题是,皇帝既然来到了东南,那就必须要以东南为基地,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