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铁路债卷(2 / 4)
榷曾是非常的严厉,这样的官办机构涵盖了盐、茶、酒等众多领域,并且官办的机构有权在销售上则按人口分配,勒令消费,强制购买。而老百姓却不会认账,你的盐又黑又有沙土,你的茶都是发霉过期的陈货,你的酒搞得兑水太多,寡淡无味,我为什么还要买?而与之相对比的则是到处的私盐、私茶和私酒,人家价低质优,我为什么不买?
于是倒贴国库补充,倒闭官办机构就成了常态,这种事情朝廷也不是不知道,北宋欧阳修就曾专门说过:“要最大限度地取得国家利益,就不能禁榷太专。必须与商贾共同经营,流通才不会阻滞,剥夺商贾利益之谋愈深,则国家利益损害愈大。想把十分之利皆归于公,就会亏得越多,十不得三。不如与商贾共图利,倒可以十得五。所以大国之善经营者,应“不惜其利而诱大商”。
朝廷解决不了的事情,皇帝也无奈,盖因那时候还没有人能够勘破这一切的根源,但如果有人想让皇帝自身有一个富足和赚钱的方式,估计哪个皇帝也不会拒绝,因为这种牟利是排他性质的,那就是这钱赚来是归于皇帝本人的小金库的!
而现在提供给皇帝这种方式的人出现了,那就是萧明,萧明的条陈虽然写的东西不多,但赵构可以专门把他叫过来问清楚吗,于是萧明这一整套商业计划的分解说明,就派上了用场,他从铁路的经济前景谈到大宋商贸繁荣,到商品流通流域的滞后道货币政策的利弊,足足给赵构讲了一天。
最后总算是让赵构弄明白了,那就是搞铁路很赚钱,一方面为自己赚钱,另一方面可为国家赚钱,这中间的赋税肯定是不少的,当然进了户部的银子最后按照规仪还有自己一份的,那岂不是两方面拿钱!赵构觉得自己现在也有点贪财了!
既然自己占了这么多便宜,这个股权的分化上也就不能让萧明太吃亏,毕竟这里面皇帝根本无需掏一分钱的,而萧明的日昌隆却是全额出资的,所以赵构对萧明给他的三成股份还是很满意的,那他是不明白萧明要他的那个“皇家”的金字招牌的价值。
得到了高宗皇帝的首肯,下面就是一些文书案牍之类的工作,赵构只需要使用一下自己的两枚私章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就是下一个谕旨给户部和吏部对成立的这个“大宋皇家铁路管理司”进行备案而已。
但是“司”是属于官办机构,而民办机构多为“局”也就是说由于成立了一家“铁路公司!”日昌隆基本已经具有了官家的性质,这可是整个日昌隆元老会没有想到的,也是他们在看到萧明发回的报告中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