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规模制盐(3 / 4)
艘的,但食盐的买卖实在是有利可图,官府将制盐作坊内将盐低价收上来,然后掺入泥沙等物,再高价去卖,由此获取暴利,老百姓自然不傻,他们宁愿去买质好价优的私盐,官府已经收了无数私盐贩子的好处,对此根本不闻不问。
不但是是食盐这一行,徽宗朝时,凡事官办的各种作坊,实业,全都存在这种现象,制糖、米业、茶叶等等都是这样,没有官方许可的私人买卖自然会被查抄充公,但这种事情却是屡禁不止,官家卖不过私家,凡是官营的全部亏本,官吏们尸位素餐根本不作为,能贪就贪点,能捞就捞点,这就是现阶段大宋官场的基本现象。
萧明不管大宋官府的腐败到底是烂到何种程度了,食盐是属于非常暴力的行业,日昌隆怎么可以不参与呢?现在的制盐基本上还都是属于手工制作,在日昌隆这中具备大规模工业化操作的大商家面前,别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的优势。
古代制盐业从最早的四川蜀地的井盐到后来的海盐,全都是使用烧煮的方式来制卤的,这些盐的的颜色发黑,结晶块也不规则,甚至土腥味都很重,对于此萧明立马开始在浙江沿海寻找了一块海岸,在这里建了一排厂房,决定利用当时未被污染的海水开展大规模制盐。
首先是使用水泥建造几个大型的储水池,在修建海水渠道将海水引进来,这些东西全部都由萧明和丁建鹏提供图纸,而工匠们照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蒸发池、调节板、结晶板、结晶池……名词听起来挺复杂,实际无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不过建设时的位置稍微要挑选一下,保证涨潮时能有足够海水灌入水库,而晒盐滩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风暴影响。
先做一个实验用的流程工序,那就需要全手工来做了,为了将水库中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中,就建造了若干架脚踏式水车,把水库里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去,然后再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又称调节格)和结晶板(又称结晶格),最后进入到卤池。盐卤经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时只要十二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这种实验一旦成功,下一步就是采用蒸汽动力的装置来进行全自动化的制盐了,粗盐被从结晶的木架上取下后,在经过粉碎就成了一种雪白精细的盐面!这种场面是的当地任何干活的工匠看的忍不住热泪盈眶!几辈子都再吃那种掺加了沙土的官盐了,这样雪白精细的盐,都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头一次见到!
“尽管典籍上记载北宋时就有用日晒法获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