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 第197章 两线发展

第197章 两线发展(3 / 4)

大宋朝海外贸易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多少实际的收入,不如取消掉杭州市舶司只保留明州和广州两家即可。

本来在像在福建泉州,远洋可利用季风,春去夏来,一岁一往返,但却要前往广州进行市舶登记,货物才能上岸,纯属浪费时间,有人多次要求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但都没被批准,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地方上的收益多了中央的收入就少了。

为了将这种海外贸易集中控制在中央但手中,早在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即设立榷易院,把全部外贸产品都收归政府专卖。所有外国来的香药宝货到广州、交趾、泉州、两浙,不经官库不得私自交易。

后来太平兴国七年年底,即改行有限禁榷,把外贸商品分做禁榷物和放通行物两类,除珠贝、牙犀、乳香等8种外,其余商品为放通行物。不过放通行物得在“官市”交易,绝大部分商品的贸易仍控制在政府手里。淳化二年,进一步放松到除禁榷物外的其他商品只须在官市交易一半。

天圣年间以后,仁宗又进一步减少了官市。但是,对中国商人远洋出海的控制仍较严。宋初政府对商船的出海口、停靠地规定不多,到了端拱二年,则规定海外商贸须呈报两浙市舶司,外贸控制的后果是,市舶司所在地的市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效益一直不好。

那些未设市舶司的地方,地方政府不满,民间“走私”泛滥。朝廷把问题的症结归结为管理不严。熙宁九年,曾任广州知州六年的程师孟,上奏请废杭州、明州市舶司,只设广州市舶司。这个方案未被神宗采纳。但后来颁行的《元丰市舶条》,规定杭州、明州市舶司掌管与日本、高丽的贸易,广州市舶司则掌管与其余十几个国家、地区的贸易,以广州为重点实行垄断贸易。

由于地方政府的阴奉阳维和官员的贪腐,《元丰市舶条》实际上名存实亡,而海外贸易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于是朝廷对此也就不再重视,实在是因为市舶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中央朝廷控制仅限于转运使这一级,上下均没有直属管辖权。

中央集权是大宋朝廷加强控制力的一种方式,但其反面效果日趋明显,封建王朝是建立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之上的,以当下大宋工商业日渐发达的现状,不少场主和大商人跟朝廷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突出了。

萧明不管那些,杭州设立市舶司本就是他下一步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的第一步,下一步很有可能会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其实不但是泉州,在山东的高密等造船和行船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