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钱塘之夜,酒醉江东(1 / 5)
童庆四年,四月初,入夜的钱塘几条大街上,满街灯火点亮凡尘,酒肆、茶坊、宝塔、花船,灯与灯连成一线,笼与笼置如星河,红光映照满堂彩,才子佳人尽相来,全城喜庆似新年,此时的钱塘,哪里还有这几日来,街巷萧索,各家齐愁的局面啊。
梁国,从一开始打着为辛晋皇帝报仇的旗号,到现在变成仁义之师的旗号,一路过来,虽还是仁义,但在扬州却少有人知,主要还是因为消息不灵通,加之各方城府县衙贴出公告,称梁国这般与那般的不是。
当听到梁国的大军要来攻打钱塘时,钱塘的百姓们如何还能过得开心啊。
可现如今不同了,梁军攻来后,大军不入城不说,守城将士,城府官差那是谁也不碰,以前的官老爷,现在还是官老爷,职位没变,这就不得不让百姓们疑惑了,这能算打仗吗?还是梁军本就是真仁义?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你若是不打,那你来干什么啊?知府还在前段时间,还称誓死不降,还要扇动百姓跟着一起抗敌,说得人心惶惶的,可是参军的压根就没几个人啊,素来在钱塘居住的,谁家低又缺那几个军饷了,要出,也都是出一些文臣武将这一流的人物,谁会和你跑去当小兵啊。
自大齐建国后,余杭郡是越来越繁荣,在建国百多年以后,更是在扬州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要招兵可千万别来钱塘,但要找文臣武将,随便一抓一大把,把钱塘说得人才济济,遍地都是,这要是不把钱塘人的眼见心胸给抬高,那才怪了呢。
所以啊,人家压根就不相当一小卒,你这钱塘知府想要扇动人家为你拼命,谈何容易啊。
可这说起来又怪了,本来还一副誓死守城的知府,竟然就投降了,惹得百姓们是哭笑不得啊。
“吆,这不是许员外吗,你也来了。”
“嗯,张员外能来,为何鄙人就不能来了!呵呵。”
镇海楼外,宝马香车铺满路,彩轿花灯照玉庭,两名身穿绫罗绸缎,富贵逼人的中年男子,一个从马车下来,另一个从轿子中走出来,两人在镇海楼前拱手谈笑,正要再聊几句,忽而,身旁又有相熟之人前来打招呼。
不多时,楼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富贵之人。
“听说那戴大人,年岁不过二十五,既已做到郡守之位,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一名员外感叹道。
“年轻不免气盛,不过听闻这戴大人不仅没有官气,反而喜爱开玩笑,与属下将士亲如手足,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