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回答(2 / 5)
有蒙古兵来袭只须坚守不求大胜,若是蒙兵绕道从东南方向的沙湃口杀奔而来,则不必管他,任他来去。
第二道命令麻贵连夜组织人建一百艘冲锋舟,不求精细,只求坚固,务必要在十五日内建好。
第三道命令交给李如樟和游击将军龚子敬,让他们带兵五千安置在沙湃口设伏准备。若是发现有敌军突袭,能打便打,不能打则退,能拖住就好。
第四道命令交给总兵董一元,让他带兵三千人深入北地草原,至于去干什么,这点没和任何人说。不过看董一元得令之后那一脸开花的表情,就足以让那几个闲得手痒的总兵们恨到牙痒。
最后一道命令是给李如松为首的全体将士的,没什么具体指示,只有全神贯注,全力一战八个字。
且不说朱常洛有条不紊安排诸事,与之对应的是宁夏城已经乱成了一团。
一连十几日大水倒灌,真如水漫江山一般,城外放眼一片汪洋,而城内更是早就乱成了一团。水不断顺着各处缝隙涌入城中,短短十几日,城内低洼处已尽被水淹。
一直让哱家军倚为凭仗的坚固城墙在水的浸泡下已经开始松动,多处地方出现了管涌现象。管涌最是可怕,初时可能只是针大小的一眼,可是一会就会发现,那个针大小的眼已变成了碗口大,而后继续加大,直到最后这一面墙轰然倒蹋。
已经一连十几日不曾好好休息的哱承恩,红着眼提着刀四处指挥军民添堵管涌。可惜堵了东墙堵不了西墙,四面城墙中北墙最为严重,时到如今,不管哱承恩愿不愿意承认,这个宁夏城是真的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
城内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水位越来越高,不得已只能搬到屋顶或是高处居住,在这天寒地冻之时,无衣少食,如何能够受得。于是这几天城内已经发生好几次军民械斗之事,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传单告示上说朝廷已经赦免了哱拜一族的叛逆死罪,即然如此,为何还要赔上一城军民性命。
如同朱常洛当时料想的那样,一旦激起宁夏城内三十万军民的愤怒,哱拜区区三万人马直接就是渣。
果然接连几次镇压之后,冲突非但没有减少,而且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趋势。
此刻的宁夏城就象一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而一旦炸了,足以使任何人粉身碎骨。
哱承恩瞪着一对通红的眼睛,大踏步闯进巡抚府。
昏黄的灯光下,哱拜的脸苍白蜡黄,从放水那日城墙上他便开始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