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挑战(3 / 5)
,你此次带兵去宁夏,见到睿王后一定要将这封信带给他!”
李如松永远不能忘记父亲那一刻的眼神,空洞又高远,可是只要再深看一眼,就会发现瞳孔深处有一团火在热烈燃烧。
同是一代名将,李成梁和戚继光不同,他绝对不会象戚继光写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他的思想永远也不会有那种高度。在和蒙人拼死浴杀的同时,他一直在不断的扩充着自已的实力,在实力不断扩张的同时,他的野心也在不断扩张。
是人都有梦想,李成梁当然也有。
能不能实现自已这个毕生都在做的梦,朱常洛的作用极为关键,对这个观点,李成梁坚信不疑!因为他执拗的相信睿王千岁眼下虽然不能坐拥天下,却已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控天下大局。
据李成梁得到的消息,在万历十九年八月,有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而在两个月后,也就是李如松即将受命来前来宁夏平叛的时候,又有浙江巡抚奏报:近日获报确知,倭酋丰臣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而且还比较有名的名古屋。今天的名古屋是日本的重要城市,关西地区的经济交通中心。但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一个缘由。
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高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朝鲜海峡。
对于处于自我封闭中的万历皇帝来说,对于整天在朝上只知争吵的群臣们来说,这两条消息也只不过是个消息而已,甚至于在内阁的议事桌上停放了不到一天,便在浩如烟海的折子大潮中沉没了,连个浪花都没有激出来。
因为对于大明君臣来说,不管是朝鲜也好,还是倭酋也好,都不如宁夏平叛来得重要。
可是这两个消息,被李成梁知道后,随即引发了心中一场地震。
做为一个永远在准备的人,做为一个有野心的人,李成梁敏感的预感到自已的机会怕是不远了。
机会如同电光,一闪既逝。
抓住这个机会,不一定会成功,可如果失去这个机会,一定会抱憾终生。
李成梁从来没象这一刻有过这样清楚明白的意识。
——————
一阵北风刮起了雪花落在李如松的脸上,沁凉的寒意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