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一日朔方一日战,能得几人见州城(十三)(2 / 11)
渐看不清的背影,耳畔雨声如鼓声,此时此刻,他竟然从对方身上感受到了一股乘风破浪的意味。
车夫是名再寻常不过的唐人,苏逢吉亦复如是,然而此情此景,置身巍峨神都的宽阔大街上,望着远处依稀可辨的雄伟皇城城门,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大明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萦绕在车夫心头,挥之不去。
这是一个属于唐人的时代,纵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
苏逢吉赶到崇文殿后,被安排前往侧殿等候,在走廊上抖了抖雨水,解下蓑衣交给侍者,地上一连串脚印湿漉漉的,脱了鞋子进入殿中,苏逢吉发现苏禹珪、张一楼也在,不仅如此,连久不曾碰面的江文蔚、张易、朱元这些后辈也出现了。
不同于长兴二年的进士三甲,还只能称为后起之秀,苏逢吉、苏禹珪、张一楼这些天成二年士子中的执牛耳者,如今在朝堂中都已执政一方独当一面。判度支的苏逢吉,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财政大臣,能聚财会花钱,每日里经手的钱财难以计数,便是行省的布政使见了面,也要笑脸相迎,以期游说朝廷能往本省多投入一两分财政力量。如何让国库更加充盈,便是苏逢吉的最大职责,地位与三司使孰轻孰重还不好说。
判刑部的苏禹珪,是大唐法治天下的掌剑人,在朝则修缮律法完善法典,巡视行省州县则让地方官吏如履薄冰,秩序再恶劣、盗贼流氓再多、官吏贪赃枉法再严重的地方,只要他去巡视一趟,势必风气一清法度俨然。苏禹珪的志向,便是为朝廷建立一套无所不包的完备法典,使得治国之道变为依法治天下,其人被某些官吏私下称为“今之商君”——秦以法治国,汉朝开创了外儒内法的治国之术,往后虽有多番波折,但总归是主流,到了本朝自不必说,有人将苏禹珪比之为卫鞅,可见苏禹珪的份量。
张一楼则更不必多言,虽说“二苏”成名的早期,他还默默无闻,但他作为李从璟出镇幽州时的旧人,虽然没有当年“四大才子”莫离、王朴、卫道、杜千书那般名气大,但总归不会差给后来的桑维翰等人,在如今“四大才子”、费高章、赵钟鸣等幽州旧人身居要职,“幽州派”官吏被朝廷大加重用的情况下,张一楼在被冯道、任圜看中后,历任六部中数部之职,如今更是在中书门下两省行走,此情此景,其人已是朝堂上心照不宣的诸相人选,至于往后到底是成为执政宰相,还是那承担副相职责的参知政事,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朝堂上的明眼人大多知晓,明宗一朝,中枢以冯道、任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