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赵普颍上行良政,士子风流总不同(3 / 5)
颍上县甚至不得不在此设立户曹衙门,来管理商事、征收赋税。
市集的繁荣兴盛,立即带动了周边乡里的发展。
为了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赵普拟定规则,一方面杜绝小吏差役中饱私囊,把手伸进商贾的钱袋子,一方面杜绝商贾间的不良竞争,再就是打击贼人来劫掠……事无巨细,赵普都统一协调。
仅仅是兴商这一项,就让颍上县的赋税大量增长,那可不是三两成,而是有望在几年内就翻倍的,这可把颍上县县令乐得合不拢嘴。
市集刚刚建好,闲不住的赵普又把目光盯向了手工业。
男耕女织的时代,妇女们除却帮忙农活、洗衣做饭外,就是织布制衣,有多余的能拿出去买点钱,还可以补贴家用。赵普就发现,在这一点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洛阳学院教给了他许多经世致用的知识,也开拓了他的思维。
男耕女织的时代,能买得起一架织布机的家庭并不多,那些佃户、贫农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只有中农甚至富农,才有这个本钱。而即便是中农亦或是富农,家里的织布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因为妇人的杂活其实很多。
赵普觉得,这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物力和人力。
赵普的法子,就是由县里出钱,购置织布机,而后分发到村、里,搭建专门的房屋,建造统一的织布作坊,然后把村、里的妇女统计一番,给她们分班,让她们在一天中轮流到织布作坊里来织布。
这就能充分发挥织布机和人力的作用。
至于有些妇人不会织布,也不用担心,手艺是可以教的。
而那些家里有织布机的中农富农,也可以把织布机搬到织布作坊里来,算是织布作坊折价收购。
织好的布,再由织布作坊统一卖到县里,这样就杜绝了妇人们卖布时被欺压价钱的可能性,得来的钱财,再根据织布作坊统计的工时、产量,分发给妇人们。
织布厂不扣留一个铜板。
看似县衙只出力,没有收益,会入不敷出,但布匹到了商铺里,再卖出去的时候,官府是要征税的,所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不仅颍上县的布匹量得到剧增,而且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这已经颇有农村合作社的意味。
赵普还觉得不够,他想起了黄光石,于是在织布作坊出现一段时间后,他又派人去学习黄光石的织布工艺,然后传授给那些织布的妇人们……
当然,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