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名将风采今胜昔,谁在马上称豪杰(六)(4 / 6)
州固守待援。
若朝廷王师仅是士卒精悍,六科技艺娴熟,军阵战法有序,将校敢战敢死,军士士气高昂,孟知祥自信西川精兵并不会输给王师多少,临战之时,有他亲自坐镇,多得是寻觅战机,战而胜之的机会。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朝廷王师战力的突出,不仅是以上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军备。
孟知祥并不知道“武装到牙齿”这个概念,当然,当世也不可能有军队真正武装到牙齿,但若是用此来突出禁军军备的优良,则深得其韵。
精良战甲的装备比例,威力巨大劲弩的数量,骑兵的数量与配置,战马品种的优良性,甚至是每名骑兵携带的弩具,步卒随身小型弩的装备比例,盾牌、短刃等等军备的装备率,都甩了西川军几条街。
西川军的战败,不是败在将士不够骁勇善战,而是败在军备的差距上。
换言之,西川军的失败,是西川物力与帝国物力的差距造成的。
尤其是这种硬碰硬的正面交战,最能直接体现军备差距对战争胜负的左右。
如果李从璟在这里,就会告诉孟知祥,这是“综合国力”的差距。
战争,尤其是正面战争,在奇谋、战略没有差距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国力。
以一地战一国?
孟知祥以前以为,依仗蜀地山川之险,三万精锐之士的悍勇敢战、齐心协力,以及当年郭崇韬伐蜀时留下的军备、弩具,蜀中有很大把握战胜远道而来的朝廷王师。
当年李从璟在幽州,以卢龙一地之力对战契丹一国之力,不就赢了么?
是的,无论旁人怎么认为,孟知祥之所以认为蜀中能战胜朝廷,就是因为有李从璟的“前车之鉴”。
但是现在,孟知祥突然发现,他似乎忽略了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些东西。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极具讽刺含义的词:邯郸学步。
在那一瞬间,孟知祥忽然觉得,自己跟一头蠢驴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眼前的形势,让有所醒悟的孟知祥,没有时间反思问题,纠正过错。
大半日鏖战,西川兵将纵然再悍不畏死,他孟知祥纵然再得全军效力,也不能改变被禁军击溃的事实。
孟知祥开始仓惶逃窜。
逃离战场时,是赵廷隐牵着他的马走的。当时孟知祥还想稳住阵脚,以让更多的西川兵将能够逃脱,但是赵廷隐告诉他,张知业已经战死,大军稳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