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耻与贼相识,不与寇同生(五)(2 / 4)
出了什么差错,自有军法论处,以李从璟的治军风格,绝不会留情。
在高行周看来,用禁军去攻剑门县,去北山扎营,可谓杀鸡用牛刀,这本是先锋的任务,先锋没完成,便由他们来做,他们既然是禁军,就得拿出禁军的样子来。出差错?那是在开玩笑!
布置完横冲军的行动,李从璟这才将目光转移到李绍城、李从珂、石敬瑭身上。
李绍城之所以能活着,是丁茂眼疾手快,在他自刎的瞬间,将其拦下,之后,史丛达率一部静难军前来接应,李绍城这才得以活下来。而至于李从珂、石敬瑭两人,为何能活着——他们倒是没有理由能不活着。
三人神色俱都惭愧,却又各有不同,李绍城面容坦然,已做好被军法处置的准备——他甚至很希望被处置,如此,他内心的负疚感便会小上一些。
北山一败,先锋大军一万五千余将士,死伤过千,这其中,战死者寥寥,多是逃亡时,自相践踏而死。也多亏庞福诚、谢锽人手不足,否则,追杀之下,死伤必定惨重。
虽则如此,将士逃亡途中,丢盔弃甲者数不胜数——盔甲毕竟沉重,很影响逃命的速度,是以但凡大溃之军,基本都会脱掉甲胄、扔掉兵器。
李从珂虽也惭愧,更多羞恼,面对李从璟,有些无地自容,想说话,糯糯半晌,最终无言。
石敬瑭则是头埋得最低,他与李从璟本有过节,明面上你亲我爱,背地里,忌惮万分,此番作为先锋出征,得益于李嗣源的安排,他本有意趁此机会,建立功业,也好扩大势力,以便日后对抗李从璟,不曾想夜半营惊,他惊怒交加,恨不得提刀再战,但终究没如李绍城一般,意气用事,因为他判定了:大势已去。
作为败军之将,必有惩戒,石敬瑭知道他避不过去,但他也知道,李从璟无法做得太过分,难不成,还在军前斩了他?是以,头埋得低,实则死猪不怕开水烫。当然,他也愤恨,愤恨于没能建立军功,如今还要在李从璟面前候罪,这让他感到极为耻辱。
将三人神色纳入眼底,李从璟下了马来。到得今日,对北山一役的具体情况,李从璟已是了如指掌。
他先是走到李绍城面前,将对方扶起,“静难军为我伐蜀大军疾火先锋,任务在夺下剑门关,你部半月奔袭千余里,一日夺得永定关,旬日内连克剑门七寨,功劳甚大,任务也完成得很好,没有辜负朝廷重托,此战头功,非你部莫属。来时,本帅看了战场,血迹斑斑,当时战况之惨烈,有如亲见。北山之败,责不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