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谋利有成志士归,去王称帝性未改(下)(2 / 7)
从璟相比?若是陛下猜忌功臣,为何独独不猜忌李从璟?要知道,李从璟在幽州这一年多来,所作所为之事,颇多僭越之处,然而朝廷却没有丝毫微词传出,不仅如此,但凡李从璟需要朝廷支持的时候,无论是民力物力还是财力,他都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这又是为何?”
李从璟在幽州行事,无论是任命大小官员,还是去岁向朝廷要粮种、要农具,朝廷都没有半分阻扰,而且是一路给其方便。之所以会如此,包括张一楼在内,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有李嗣源、任圜、郭崇韬在朝中之故,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所以李从璟做起这事来,才能看似来丝毫不费力气。
张一楼正准备如此回答费高章,但见对方明知故问,悚然一惊,心想:难道真正的根由并非如此?
见张一楼一时没有言语,费高章道:“你也不想想,以如今陛下对朝堂的掌控力,若是陛下不愿意,这些事李从璟能够做成?若无陛下首肯,那些只知道揣测君意,奉承媚上,而又窃据高位的小人,又岂会放过这些机会,不对李从璟发难?但情况并非如此。一楼,李从璟之所以能在幽州成事,追根到底,那是有陛下的支持!”
这话颠覆了张一楼的一贯的认知,将他深深震住,他惊讶道:“老师,难道陛下并没有猜忌功臣?”
“这倒不是。”费高章摇头,“陛下不是不猜忌功臣,是没有猜忌到不分是非的地步。”他目光锐利起来,“卢龙事关北地边境安宁,在阻挡契丹南下这件事上,扮演的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李存审老将军病重不堪留任之时,陛下谁也不用,唯用李从璟,岂是没有理由的?李从璟在独自领军之前,一直是陛下的亲卫,跟随过陛下很长一段时间,为其心腹,陛下对李从璟的了解,想必也极深。也正是因此,陛下才敢将幽州重地,交给李从璟。说到底,这还是陛下对李从璟的信任啊!”
张一楼若有所悟,颔首道:“怪不得,学生听闻,朝中应对契丹之策,本是暂时与其和睦相处,为此,李从璟北上之初更是出使过契丹。但李从璟一到幽州,便擅动刀兵,先是葫芦口袭击契丹军,之后又克复平州,攻占营州,挑起莫大战事。按理说,李从璟此举,已经大大背离了朝中国策,但陛下却从未怪罪李从璟!之前一直以为这是李从璟光复平州、屡败契丹的功绩,冲淡了他的罪责。现在看来,却是陛下根本就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不错!陛下数与契丹交战,岂会不知契丹本性?何况先帝临终时,还曾嘱咐陛下报一箭之仇。”费高章道,“若是一开始陛下就怪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