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谋利有成志士归,去王称帝性未改(上)(4 / 6)
本地官吏,根本之道,上在造福本地,下在巩固自身。”
“不错。”费高章点头道,“说到底,本地人出任本地官吏,自然要维护本地利益,只有在维护好本地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本地势力的支持。地方如水,地方官如鱼,鱼离水不活,水离鱼成死水,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对于我们这些人而言,只有为本地百姓谋福,获得本地势力支持,我们才能在官位上坐得长久,才能掌握更多权力。无论是从政绩上而言,而是从个人荣辱上而言,这都是根本之道。”
说完,费高章直视张一楼,“但是领政之人则不同。放在当下而言,节度使则不同。若是在先前,节度使坐镇一方,与地方融为一体,成为小诸侯,那自然与地方势力利益一致。但如今的大唐,因陛下威重,携皇权而集中大权,各地节度使,已不复前面数十年独成一国之面貌。就说李从璟,他出任幽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为官一任,停驻一时,在其任满后,其必离此而去。”
“如此,矛盾就产生了。”费高章接着道,“领政者为官一任,和本地官吏为吏长久,因为身份不同,所追求的利益也就不同。前者逐眼前之利,多只求稍有功绩,能获得朝廷政绩课考之优,便能有机会升官发财。届时其离开此地,此地往后情况如何,其所谓‘政绩’会否给当地带来长久不利,就不是他们会考虑的了。但是后者不同,后者长立此地,所求之利在长久,必不能接受领政者以一时之利,而害长久之利。这就是矛盾所在。”
张一楼面容肃穆,颔首间已有所悟,他接话道:“所以老师先前让我取得李从璟信任,力求入职机要,便是要学生深入其内部,掌握其诸事情况。而一旦李从璟有因一时之利,而害长久之利之举动时,则学生便站出来反戈一击,或者说联合幽州本地官吏势力,掣肘、约束其行为,以保护幽州长久之利!”
“正是如此。”费高章道,“领政者要治理一地,无论其是否带了心腹亲信来,都必须要依仗本地官吏,分一部分权力给本地官吏,否则其政令,无法顺利下达施行。这便是本地官吏的可乘之机,你也正是借此而入职枢要的。”
张一楼轻轻一叹,看着他面前的老师,“学生之困惑处,便在于此。”
费高章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意,这样的神色在他脸上很少见,他道:“你的确该有困惑。毕竟,李从璟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些。”
“的确如此。”张一楼感慨道,“他到幽州后所行之事,的确与常人不同。”
费高章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