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立参谋处全军制,屯田有成再扩军(中)(4 / 6)
来对其加以统领。而总领这一万新卒的大将,就是彭祖山。彭祖山有练兵之能,让他带统带很适合。另外,在名义上,李从璟给彭祖山添了一位副将,让吴钩协助他统带这一万新卒。
一轮屯田、募兵之事结束后,理所当然就要进入下一个轮回。趁着秋收后的空档,李从璟在卢龙又新建了三大屯田之所,使得卢龙的军屯之地达到了七个,同时,继续深化一般耕地的改善、垦荒。
而这回统领新增三大屯田地之事的,就是耶律敏。
在幽州喜获丰收,新卒入营的时候,李从璟得到辽东传回的消息,渤海国军队于都里镇,经过与契丹数月鏖战,各损失将士过万,在都里镇数次易帜的情况下,终于遏制住了契丹大军前进的步伐,保得都里镇没有被契丹重新夺回去。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辽东战场,现在仍旧有半壁江山,牢牢抓在渤海国军队手中。
莫离在给李从璟的信中言道,大明安在经历先前之败,被迫退守泊汋城后,痛定思痛,一改因战事顺利养成的骄狂之态,重新请莫离为渤海国军队谋划战术布局。而其本人,更是亲披重甲,冲上战场,与渤海国将士同进同退,为此,大明安数次负伤,一次更是差些被冷箭射中咽喉,即便如此,发狠的大明安仍旧没有下战场。
也正是因此,渤海国军队才能重拾战心,与契丹血战不溃,最终取得都里镇保卫战的胜利。若非如此,纵然莫离再有锦囊妙计,也无法拯救辽东局势。
莫离在信中还提到,被李从璟派往辽东的演武院两百学生,在这次大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不仅深入敌境,探知敌军虚实,甚至还曾伪装成契丹人,混进契丹大营中,并且险些被他们烧掉了契丹大营的粮草;他们更是通过对各个局部战场的深入探查,看到了许多战机,帮助渤海国军队取得了一次次小规模的胜利,终于积小胜成大胜,奠定了胜局。
以至于最后莫离不得不感叹,演武院学生,的确是李从璟麾下军队,未来希望之所在。
对此,李从璟也是颇为自豪的。
毕竟他投入的精力、财力都很巨大,为演武院教学之事,他这些时日来,可是没少茶饭不思,就是为了在演武院立学之初,为演武院树立起一个应该有的面貌。
虽然现在还远谈不上开花结果,但李从璟至少已经看到了结果的希望。
不过最后莫离也在信中提到,渤海国军队虽然保住了都里镇,但接下来会面对契丹军队的反扑,而渤海国军队,并不具备完全战胜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