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离营将士英雄心,诸事可为农在先(2 / 7)
实力作为后盾。李从璟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渤海国就亡在这几年,但具体是今年,还是明年,李从璟却记不太清楚。而契丹一旦对渤海展开灭国之战,就不可能是三五万人的小打小闹,必是十万乃至数十万人的举国大战,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或者说要阻止契丹打赢这场战争,非是易事。因此,李从璟必须早做图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李从璟携收复平州、屡败契丹的重威,在他势头正盛的时候大刀阔斧的施行精兵强军之策,也正是时候。
点将台上,李从璟正与李彦饶在对话。
李彦饶道:“末将尝闻,‘千金之躯不坐垂堂’,又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其意皆在明哲保身,可见便是古之圣贤,亦推崇中庸之道,以自保自卫为第一要务。今军帅既镇幽州,诸事不作,先行裁汰弱旅之事,此举虽大善,亦必坏人生路,无异于杀父夺妻之举。”
“此举虽难,若是军帅以百战军为后盾,威慑诸军,则诸位畏惧军帅、百战军之威,不敢稍有乱心。然则眼下军帅先都试君子都、继而都试百战军,但有被裁汰出营者,未尝不会心有怨言,若使百战军因此而军心不稳,稍有离心离德,一旦其他边军因都试生乱,军帅何以止戈?”
当世军人都是职业军人,上阵厮杀就是他们的工作,除此之外别无谋生长技,且因天下大争,节度使权重,时下军队俸禄不少,也是一件“美差”,虽有阵亡风险,然则乱世之下,军人反而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群人。可想而知,那些被淘汰出军营的人,必定心怀不满,又因当世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军中多骄兵悍将,脾性差,很难说被迫离营之后不会有二心。这些人,拿起武器就是军人,马上就能成战力,不容小觑,一旦为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拾掇,则是大患。
因这些问题,李彦饶固有此一说。
李从璟素知李彦饶心思缜密,颇有诗书、谋略,是卢龙军中难得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和李彦超虽说不上一文一武,却也是配合的相得益彰,之前卢龙军上有李存审作为统帅,下有他和李彦超两兄弟作为领头,因而能担起镇守边疆的大任。
李彦饶说出这样一番话,已很是交心了,李从璟没有拿官面上的话来敷衍他,先是笑了一笑,“说出‘千金之躯’‘君子’类似之言的先贤,恐怕是没有一个曾为大军将帅,否则断然不会如此!”顿了顿,转为真诚地说道:“这世上有太多地方需要中庸,为官、为商、为民,都可取中庸之道,唯独为将帅者不可,又或者说,乱世为将帅者不可。试想,在征伐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