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或有雀鸟来(3 / 4)
人即刻就会从杭州启程,赶赴苏州,将众人灭口。
孙向景一吐舌头,直说哪有那么玄妙的事情,众人都是练武,又不是修仙,怎的一说就说道什么因果大道上去了。对此,惠博文倒是十分理解,说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间一切都是寻道而行,练武自然也不例外。我们随时道家练武,与黄老修仙不同,但大道殊途同归,却是返本归元,到达一定程度,是会有些难以理解的特殊之处。”
长生老人看着惠博文点点头,暗赞果然是自己和太和真人联手培养的弟子,真真身兼两家之长,天赋聪颖,触类旁通,实在难得。更可贵的是,此子虽有如此难得之处,却毫不自知,不骄不躁,依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实在难能可贵,也是道家之福。
反观孙向景,长生老人也是实在无法。在场众人之中,得到两位宗师传授的也就惠博文和他,可是孙向景另外那位师傅,侗人神医,苗人蛊婆却是个宗师中的奇葩,一身医术没能教会孙向景不说,蛊术也是传授得支离破碎,一应自然道理更是毫无传授,没给自己这好徒弟有用知识不说,还极端护短,使得孙向景如今手段远远超出境界,却是有些浮躁。
聊到此处,几人也就坐在院中,仔细说说,旁边仆从也就端上茶水点心,站在边上伺候。
长生老人看着孙向景和惠博文两人,也是举起茶杯,轻啜一口,缓缓问道:“向景,博文,你们也老大不小的了,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呢?”
两人一愣,都是摇头,眼神中无尽弥漫,也是从来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对孙向景来说,他只要跟着徐方旭,干什么都行,不拘于士农工商,也十分无所谓,只觉得现在的日子就已经够好,没有过改变的心思;而惠博文则是一直在读书学习,却又不曾参加任何考试,眼下还在苏州游学,家里又有好大一份产业,也是对自身未来十分迷茫,不曾仔细考虑过。
长生老人见两人摇头,倒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毕竟少年心性,无忧无虑,自身未来这等事情,一般是不会费神考虑的。老人又喝了口茶,说道:“既然如此,过段时间,你俩便去考一次乡试吧!有了功名在身,日后选择也多些。”
孙向景一听直摇头,不住说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为官,先前在兰州之时,他看透了做官人的嘴脸,万万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绝对不会参加什么考试。其实归根到底,也是孙向景自己平时在读书上十分倦怠,自忖参加考试无异于自寻死路,不愿意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