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帝国雄厚的军事工业(2 / 3)
石油炼制新方法,加速了石油炼制产业的进步。如今的圣油,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好的照明替代品,同时,也成为中华帝国出口的商品中,除了棉布、茶叶之外,价值排名第三位的货物。
而且这还是很多国家的百姓没有接触到圣油,没享受到这种照明用油的好处而已。随着圣油的不断推广,圣油出口业务不断增长,必定会在一两年会便会超过茶叶,成为排名第二的出口货物。
单单帝国的几大炼油厂出产的圣油,年度总产量已经达到320万吨,占世界总比例竟然高达9.9成以上。
冯云山有理由相信,等内燃机时代来临之后,棉布这种纺织行业最终会逐渐地衰落下来,到时候只怕石油产业会成为帝国的最根本性支柱产业,只要把持住这一项,便能在世界强国中独占鳌头。
接着,左宗棠禀报了帝国的军事工业发展情况。
帝国的军事工业的主体,主要还是以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为主,再外加一个克虏伯钢铁公司。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每年持续高涨的巨额财政投入其中,这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的武器种类和军事辅助器材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枪炮弹药之类的,开始出现帮助攻城的蒸汽机战车、防毒面具和毒气制造机之类的非常规武器。
四大机器制造总局每年量产的主力为毛瑟1865式步枪的最新先进枪支就达42万支,并且,这种心思的毛瑟步枪不但开始使用全铜定制子弹,还开始使用装有8发子弹的弹匣装弹,虽然还是单发步枪,但无需缓慢地手工装弹,射速比原来的单发步枪提高不知多少,再加上火药使用的都是黄色火药,射程和子弹杀伤威力也大了许多,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各个国家。
而圣京机器制造总局的火炮厂下属的加特林机关炮厂,终于,那位叫理查·加特林的医生将他的第三代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一种微型的机关炮,研制了出来。
这种设计出的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的机枪,一共有10根枪管,让每分钟能达到500发铜壳子弹的射速,在这个时代,简直是一种收割生命的死神。并且,由于机枪还装设了散热装置,加上又是铜壳定装子弹,比前两代更加有效地避免了炸膛和卡壳等问题。只不过,这种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3个士兵,体积和重量都远在其他步枪之上,必须架设在高耸的大型轮架上才能保证稳定射击,这就使得它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还是比较欠缺。但这些缺点,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