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澜(下)(3 / 4)
。
章惇:“宫中如何?”
领头值守的曾孝宽道:“出来时一切安靖。”
“何人守梓宫?”
“今夜是刘仲武、程博古。”
这两人都是章惇亲信,这种时候,也只有他们才能让章惇放心。
“天子崩,几近十日,有些事就不能再耽搁了。”
黄裳抬起头,与对面的游师雄打了一个眼色。
韩钲抵京的事,他们都早一步得到通报。韩钲身上负有的任务,虽然不知道,但能想象得到。
韩冈消息不来,他没反应,韩冈消息一至,立刻就有了动静。
到底谁才是宰相?
腹诽归腹诽,该说的场面话两人一点没落下,“还请相公吩咐。”
“召开议会,拥立新君。”
……
召开议会,拥立新君。
这是韩钲带来的韩冈的建议,却没有询问大行皇帝的死因——一句也没有。
韩冈没明说他的想法,但他对大行皇帝的轻视,倒是摆在了章惇的眼前。
不能说韩冈的态度有问题。
如果不是自己正在宰相任上,脱不了干系,自己的态度也会一样。
最多是有些遗憾——一个好用的工具没了。
这位皇帝对赵氏在天下臣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拖累,是累赘。有这样的一个皇帝,天下人对赵氏的忠心,一天比一天更稀薄。
皇帝死了。反而是帮天家减轻了负担,一百余年的统治,一千多年的习惯,绝大多数中国子民更加期待一位明君的统治,而不是大议会中选出来的宰相。
所以说这人活着才有用,死了……那就是死了。
至于韩冈的建议,就是他的表态了。
议会的权威想要有所体现,昭穆承继是最好的路数。
皇帝继承法已经颁布,皇储也在一年前确立。只要这一次太子顺顺当当在八百议员的见证下继位,大议会的权威就能初步确立。
韩冈念兹在兹的这件事,章惇一直以来,都是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八百人的议会,只要把握得住,是比名声狼藉的大行皇帝更加有用的工具。
就比如现在,如果天子决于一人之意,想推卸责任都没办法推了。但如果天下人的代表所挑选出来的皇帝,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章惇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同意了皇帝继承法。
如今不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