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迁(三)(6 / 11)
又不耐烦起来,“这些我都明白了,但这跟这一次会议的重点有什么关系?难道你们去京兆府,不是因为……”他声音低了下去,“玉昆相公要辞位吗?”
“这前面一番话,只是让两位叔父明白关西是稳定。”
“江南,还有其他地方,就不那么稳了?”
“其他地方就跟火药桶一样了。”种沐拿出了一本小册子,只有十几页纸,郑重其事地放在桌上,“这是横渠书院的六名学生,在一位教授的带领下,去了河南府的福昌县,用了三个月在当地进行了调查。这就是他们的成果,只是简略版,全版总共十七万字,只能去京兆府的总会图书馆查看。”
种朴拿起了册子,种师中好奇地看着,种沐在旁介绍,“这份报告,就跟之前横渠书院的几份调查报告一样,不过应该是经验多了,这一回调查得更为详尽。商会的研究基金资助了他们三百贯。照规矩,著作权归于调查撰写者,版权属于商会。其中缩略版,所有会员都能免费查阅,同时也会刊载在学会的期刊上。但全版则资深会员可以免费查阅,普通会员按照级别需缴纳费用。”
“两位叔父可以看这里。”种沐指着册子上的一页,小册子早被他翻得卷起了边,“文、王、富、陈四家的田地,占到了福昌县中田地总数的五成。这还没计入被隐瞒的田地。我们都知道的,河南府中,方田均税法一向是做得最差的。”
种朴叹息道,“富家名声还不错。跟玉昆相公结姻亲的。”
种师中冷道,“都一样。”
“而且这四家最近在交换土地。”种沐继续说,“同时,与田宅相关的契约比五年前多了三成,如果连同那些不经过官府的白契,土地买卖应该是倍增。”
“这是在兼并!”种师中道。
“不只是兼并。”种沐道,“四家整合土地,其实是准备收回佃权,废除田垄,使用大型农具进行耕作。”
“大型农具?”种师中问。
“蒸汽机,重犁,播种机,收割机。还有深井、水车、水渠。”种沐一样样地数出来,“普通的只有几亩地的自耕农,根本打不起深井,修不起水渠。只有拥有百亩以上上田的地主,才挤得出钱去修。重犁等农具,更是只有富人才买得起。使用了这些农具后,就不需要佃农了。出佃最多才能拿一半,但田地全数收归自己,可就是能拿全部了。”
“久病之人难抗寒暑,小农则是难抵天灾人祸。本朝不抑兼并,这土地越来越多的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蒸汽机、重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