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尘嚣(十一)(3 / 4)
能再杀一个鞑子大官?”
“可惜天要晚了,那里的辽人肯定会趁着黑逃走。”
年轻人本事听得不耐,忽而神色一动,一展手臂,把少年的脖子勾过来,附在耳边低声道,“你回去跟都监说,这边还有条大鱼,只要一百人,从后面的濠河过来。动作要是快一点,说不定就能逮到条大的。”
……
耶律乙辛和耶律怀庆都不打算再冒险,再在这坑洞里等上一阵子,趁夜色回去。
而且跟随耶律乙辛的侍卫们都觉得走原路返回,还是要冒着皇帝被宋军神枪手瞄准的风险。
被耶律乙辛临时任命的暂代王开诚指挥差事的侍卫亲将,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近处的苦力们立刻从侧面的纵向壕沟,向耶律乙辛所在的坑洞挖掘通道,以便皇帝可以走更安全的道路离开。他只留给了那群苦力一个时辰的时间,到时候就护送皇帝及新封代王返回御帐——如果苦力做不到,那就都别活了,亲将拿着刀向苦力们保证,他肯定会说到做到。
他的第二个命令,就是把王开诚的尸体给抬出去,就是从洞口,方才他被击中的地方抬出去。
几分钟前得意的王开诚,转眼就变成了一堆死肉被抬走,耶律怀庆叹了一句,“也是个没福分的。要是顺顺当当地把差事办好,肯定会被大用的。”
他毕竟是经历不少,在短时间的慌乱之后,耶律怀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只是他还不时地偷眼看着耶律乙辛,不知道方才的失态,是不是在祖父面前失了分。
耶律乙辛没有关注孙子太多,反倒是更加感慨起宋人在工技上的出色来。
区区一支线膛枪,就逼得堂堂大辽皇帝只能躲在洞中动弹不得,就是草原上拥有千军万马的大部族,也做不到这一点。
这就是先进武器的威力。
“你日后一定要谨记,大辽日后能不能与宋人对抗,还得看手中的兵器。”他拉着孙子絮絮说道,“要是比宋人差得太多,仗不用打就输了。”
耶律怀庆只有点头。
耶律乙辛却是叹气,如果大辽国中,所有人都有这个认识,或许能进步得更快一点。不能仅仅是枪支,更要看整体。
当初他确认了线膛枪的特点,便下令工匠们去研发制造。等造出了样品后,耶律乙辛对工火监的要求,就变成了量产。
必须要用名匠手制,成品率低到个位数,怎么才能扩大制造规模。
另一方面,线膛枪装弹难度高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