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尘嚣(二)(3 / 4)
的一座营地中,只有铁路经过的地方,没有挖上壕沟。
为了维持营地与外界的交通往来,依然让京保铁路贯穿了整座营地。看起来是露出了绝大的破绽,但前后四座修造完备的炮垒,交叉封锁了铁路进出营寨的路口。
如果辽军想从此处杀进营地,就要在十数门轻重火炮的暴风骤雨中,冲破数重鹿角——这比直接攻破营寨寨墙都要难上数倍。
与张吉等人又聊了几句,韩钟起身告辞,走到营帐区外,他骑上马,今天第二次巡视过他的营地。
仔细查看过每一处防御工事,时不时地回过头,与他身后的亲随商量几句,然后再跟防御工事的负责人指点出一些缺点。
那是几名年纪稍长的军汉。看起来有高有矮,胖瘦不一,甚至还有些富态得不像是一名武夫。
但这几位都是跟随过他父亲的亲卫,在行军布阵上有着多年的经验,前两天才匆匆赶到,但已经为营地的修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整整三十名经历过战争的亲卫,最老资格的还是从收复熙河就跟在韩冈的身边,最年轻的,也去过西南,经历过讨灭大理的战争——这是大宋历年来,唯一一场大规模使用火器的战争。
这些亲卫之中,其中有一半多多少少都有点残疾,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拿着武器,干掉三五名护路队的士兵。即是神机营的精锐,单对单时,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而他们最大的长处,还是来自战阵上的经验。
韩钟知道,这是来自于他父亲最直接的支持。
充裕的物资,士气高昂的守军,准备充分的守备,一人撬动了整个战局,如果直接缩回保州,哪里有现在这样的好事?
一曲嘹亮的秦腔此刻在营地中响起,先是几个人起头,然后十几人,最后几十上百人的合唱。
“又来了。”正在跟韩钟说话的军汉无奈地停下来。
韩钟微微笑着,这是他熟悉的味道。
仿佛在竞争,另一片营区前,一曲河北腔调的曲子唱起,也是上百人的大合唱,半点也不让前面的秦腔。
韩钟的营区内,一共进驻了二十多个都,来自天下各处。有河北,有京师,还有来自陕西的。
现在唱起歌来,你唱一首秦腔,我唱一首河北梆子,另外又有一个京师小曲,歌声荒腔走板,只是在比拼谁的声音更大,连歌词都听不清楚了。但营区内因为辽人将至,临战前的紧绷气氛就此松弛了下来。
作为一军之将,韩钟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