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虚实(十三)(4 / 5)
威力巨大的火炮就是一团废铁了。
李承之弄了杯茶喝着,忽然道,“今天都在说炮,火枪呢?不是说前些日子造成了新式线膛枪吗?之前一直说不好造的。”
“主要是在子弹上做了些文章,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韩冈又是轻轻一叹,“本来我一直认为线膛枪应该配合后装,谁想到用不着。”
“用不着后装枪了?”李承之问。
不少人都听说过,韩冈让人在军器监里悬赏后装线膛枪,价码还不低。
“不,还是有后装枪的好。装子弹方便,趴着都可以。前装枪必须要站起来。”
“趴着怎么打仗?”张璪道。
“趴下来子弹打不着,炮弹打不着,枪也能架得稳,射击更精准。要是遇敌,这边拿着后装线膛枪,敌人排着队过来,还没走到位,就被射光了。就是工艺难度太高了。”
“多高?”张璪又问。
“枪支结构和子弹结构全都得要改。工艺精度还要再精确一个等级。等灭了辽国都不一定造出来。”
“那还要去造什么?”沈括道,“辽国都灭了。”
这个捧哏做得好,韩冈笑着看了沈括一眼:“总不能灭了辽国后就守家不出了吧?黑汗都已经有火炮了。火炮的结构可比弓弩都简单。看一眼就能学走的。”
这个时候,韩冈又不说工艺了。
“所以后装线膛枪还造不出来,但前装线膛枪算是成了?”
“是啊,军器监这两年,都被我指歪了路,一直没成果。”韩冈自嘲地摇摇头,“多亏有个聪明人,别出心裁,改进了子弹,可以造前装线膛枪了。”
“怎么样?”
“初步实验,射程远了一倍。”
“一倍?!”
这又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这不是说,只有我们打人家,人家打不了我们?”张璪连忙问。
“的确。但制造工艺上还是待改进,子弹,不必说了,比原来的铅弹要麻烦得多。线膛枪管同样,还少不了大工主持,现在一个月也不过十来支。”
“看来还得再等几年了。”张璪不无遗憾,到时候,他肯定是不在朝堂上了,“不过那时候,辽人的工艺还造不出来同样的火枪吧。”他期待地看着韩冈。
“当然。”韩冈点头,“如果手工打制的几十几百支不算。”
“到时候辽国可就是要亡国了。”
“应该不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