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3 / 4)
汽笛响起,这个世界第一台蒸汽机车离开了军器监的汴水码头,沿着钢铁的轨道,向着五里之外的仓库区驶去。
目送机车驶远,章惇又问:“成本是多少?”
“不算之前的花销,造出这一台机车,用了两百贯不到。”
“还是不如马。”
一匹中等水平的挽马,朝廷的采购价只要六到十贯,一台机车相当于三十匹马。
这还是没算之前的花销,为了蒸汽机,研究开支早超过了百万贯。而为了能让蒸汽机上车,朝廷的投入高达四十万贯。人工还没算进去,加工费更没算,韩冈所说的两百贯完全是材料的成本。
韩冈打得埋伏,了解的人都知道,章惇也清楚,只是他没穷追猛打,又问:“能拉多少货?”
“连车两千石。”
章惇摇头:“更不如马。”
在连接码头和仓库的重载轨道上,由十六匹挽马组成的一支车组,可以很轻松地拉走满载两千石粮食的八节车皮。
韩冈叹了一口气,“难道就一直用马不成?”
“当然不。”章惇不是挑衅,今天他的心情其实很好,“只觉得太慢了。还要追加投入,早点将更好的蒸汽机给造出来。”
韩冈笑了一下:“能上船的?”
章惇斩钉截铁:“能上船的!”
章家——确切地说是章惇这一房,现如今是大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海商,拥有一百四十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两千石的海船,最大的甚至有五千石。
每年来自两广(包括交州)的特产:稻米、白糖、木材、香料,海产品,等等等等,多达上千万石的货物,有一半以上是通过章家的海船运送到沿海各路的港口中。
一旦船用蒸汽机发明,章家船队简直是如虎添翼。对于实用化的机械动力,章惇只会比韩冈更期待。
韩冈望着远去的烟柱:“应该不会太久了。”
“几年?”章惇立刻追问。
“几年。”韩冈没能给一个准数。
“几年就几年吧。等再过几年,玉昆你说过的铁船,怕也是能下水了。”章惇带着淡淡的笑意点头,转过来,却发现韩冈脸上的怅然,他一惊,问,“怎么?难道还有问题?”
“不是。”韩冈摇摇头,“这些年只是技术有所发明,但在自然之道上,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有些烦心。”
章惇抬手指着不远处的铁路,“铁路贯通东西南北,蒸汽机车也上了路。若有人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