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一)(3 / 5)
那样才能勉强达到六七百万的样子。
若是仅仅计算汉人,包括近几年迅猛增长的儿童数量,人口估计已经超过一千两百万,可在籍丁口也才将将四百万,不到天下总数的十分之一。
不论是按照户口还是丁口来确定议员的名额,对关西来说都是不合算的。
除非是按照韩冈的提议,以军州的数量来决定议员名额。扩张到了葱岭脚下的土地,都能算是关西的一部分。这样的一个势力,才能做到在议会中举足轻重。
但韩冈要想通过这一条,朝堂上有的是人跟他翻脸,尤其是福建出身的章惇……
吴衍瞪着眼睛,望着安然立于班中的首相,难道章惇在这件事上还是支持韩冈?他那么有把握?
“他的确是该有把握的。”
熊本瞟着章惇,也在想。
身为两府中的边缘人,尽管事先得到了所谓的通报,但熊本对韩冈今日发难的细节还是懵然无知。
熊本其实并不喜欢什么劳什子议会。
将天子之权,授之于天下,韩冈弄个好名声,不用担心有人说他是权臣。但各地士人相互歧视情况很多,在议会中为乡里争夺好处,怕是全武行都能开,天天骂架、打架,朝廷的威严到时候一点不见。
不过在韩冈提出了大议会之后,熊本吃惊之余,他就已经下意识地在计算两种议员推选制度,哪种更符合他的利益。同时还在“帮”韩冈、章惇计算他们的支持者。
大议会成员由地方推举而出,乡党的情况必然更加严重。相形之下,新旧党争,道统之争,在乡党面前,可谓微不足道。
宰辅之中,韩冈的优势最大。他有关西,有河东,有京东京西,甚至还有京畿和河北,整个北方其实都支持他。
王安石之所以变法成功,终究还是因为仁宗中期开始,南方进士的数量开始压倒北方的缘故。这才保证了熙宁初年,王安石能拉起一波南方出身的“新进”来夯实班底,熊本就是在那时候投身进去的。
而韩冈这些年能坐稳宰相,并肆无忌惮地推行自己的那一套,来自北方官员的支持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没有基层官员的支持,政令不出宣德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正是有了关西、乃至大多数北方官员的襄助,韩冈才能让自己的权威扩张到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
但反过来说,如今的朝堂上,除了韩冈,北人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不支持韩冈,南人宰相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绝不会多考虑北方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