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一)(3 / 4)
去,用在了自家的深井中。
因为这一个进步,朝廷践行承诺,拿出了一个八品的武职,同时以购买专利的名义,从国库中支出了整整一万贯。
而辽国那边,耶律乙辛也封了第一个节度使,而且是有头下军州的节度使。他所得到的蒸汽机,通过细作的回报,还不能装在船上,但用来抽水,应该是没问题了。
两相比较,的确辽国更大方一点。所以河北有点水平的工匠,现在都被集中到了京师。
倒是没人管那一堆打算偷渡到辽国那边的士子。
很多士人都以为耶律乙辛大事悬赏工匠是为了千金市骨,可惜他们错了。到了辽国那边,耶律乙辛只让他们去教授蒙学,完全没有他们臆想中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风光。
边境线上,两年前每天都有人被抓到,去年耶律乙辛封出第一个节度使,又是一泼狂潮,到了今年,辽国那边的消息传回来情况才好一点。这两年的时间,逃过去多少人不清楚,但发配去了西域和云南的士人,超过了八百。
“希望我们这边手脚能再快一点,让耶律乙辛多拿出些肥肉来,也能多勾走些蠢货。”
韩冈笑着说道,心中还是有些浮躁。
他对良性的竞争一直抱着鼓励的态度,但他对于大宋工匠的不争气,倒是觉得不耐烦了。这都多少年了?
“就算辽国先有了船用蒸汽机,数量太少也是没用。”苏颂说道。
“这倒是。”韩冈点头。
大宋这边的蒸汽机已经大批地投入使用,但辽国那里,据信报还只是耶律乙辛手中的大玩具,并没有像大宋这边大规模制造,更没有投入使用。也是因为成本太高,用不起的缘故,也有可能等待性价比更好的新型蒸汽机出来。
不能投入实际使用,蒸汽机就只是了大而无当的铁家伙。不能大规模生产,蒸汽机也只是精致的玩具,更无法实现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大宋这边的蒸汽机制造,已经是工厂化、规模化了,培养出了大批的工人和工程师,一旦有了新型的蒸汽机,立刻就能转产。
即使辽国那边先一步发明了新型蒸汽机,发明了能够使用蒸汽驱动的船只,宋辽两国之间的差距,也只会越拉越大。这是国力和意识上的差距。
“比起蒸汽机,我更在意什么时候有人能过来拿了天文钟的悬赏。”
“一天误差一分钟?这可不容易。”
“但这条路肯定是要走的。”苏颂看了韩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