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二)(3 / 4)
有所思。
太后一边要群臣共议国是该不该变、能不能变,一边却直说要变,这根本就是拉偏架,彻底站在了韩冈的一边。
吕嘉问更是瞪起了眼睛,差点就要骂出口。
“今日又当如何?”这不是已经明说了吗?革而新之!还问个什么?
“三代之法,难用于文武之时”,引申开去,就是“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这是商鞅的话。
“一时之法当一时之用”,这更是出自韩冈之口。
说是要问政,却先一步定下了方向。吕嘉问早知道太后会偏袒,但也不能这般不要脸皮。
不,不要脸皮的肯定是韩冈,这番话,太后说不出来。韩冈这两天的奏疏中肯定有这么一段,前日自请留对,也必定一字一句地又给太后灌输了一遍。
吕嘉问望向王安石,一开场便被太后定了调子,王安石再不出来,这一场干脆认输好了。却见站在文臣班列首位的老臣,这时已经走了出来。
“陛下!”王安石紧紧攥着笏板,“易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语。穷则须变,却不可为变而变。熙宗皇帝初登大宝,国库空虚,财不足用,二虏猖獗,兵势不振,当变也。如今中国国势昌盛,西虏覆灭而北虏内乱,朝中却哓哓之声不减,此非是国是有瑕,实乃国是未明之故。”
“平章。今日殿上,诸卿在此所议,便是国是。须变还是不须变,平章当与诸卿共议。”
向太后对王安石立刻就跳出来有心理准备,几句话就推托出去。
“平章所言谬矣。”韩冈出班助言,“天下岂有无暇之物,而不需切磋琢磨?便是先圣,至七十,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先圣古稀之前,于古稀之后,可谓无暇否?”
王安石瞥了韩冈一眼,冷着脸,都不想说话。
太后口谕中的这一句,的确是出自韩冈奏章中的原话。昨夜韩冈遣人送去的一封信,把王安石给刺激到了。但这股子怨气,没有砸向了吕惠卿,而是落到了韩冈的头上。
吕嘉问见状,忙走出班列,反问韩冈,“夏殷之法,不可用于文武之时。敢问韩参政,那三代之法,可否行之今日?”
“不可一概而论。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弃之。”
“那井田可用否?”
“韩冈曾闻平章有言:‘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平章昔年所喜,惜乎未行之于今日。”韩冈看了看吕嘉问,他知道吕嘉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