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3 / 4)
像是当年旧党元老反对新法时的手段了。
“既然吕吉甫想要回来,就回来好了。”
韩冈虽是如此说,章惇没有在韩冈的脸上看到半点在意。
“当无此必要。只要朝廷不同意出兵,吕吉甫又怎么使动河北各部禁军?而且介甫平章和吉甫说的只是出兵与否,又岂有他意?”
章惇的话,他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他总不能公然附和韩冈,指责一名同在一党的宣徽使。
“如今民情奋发,吕吉甫想要开启边衅,将责任推到辽国身上,还真不是一件难事。”
辽国有内乱之忧,但敌国的危机,便是本国的机会。国子监已经为此沸腾,数千太学生都盼着趁辽国内乱之机,能够彻底解决北方的大敌。民情奋发,一心好战的念头,便是国子监第一个带领起来。
“玉昆!”章惇厉声打断韩冈的话,韩冈这可是在指责吕惠卿会无视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
“主动出兵不可能,要是辽军入寇后又如何?”韩冈笑道,“到时候,韩冈也只能顺水推舟了……不是吗?”
章惇脸色更拉长了几分,快要赶上驴子的长脸了。
太后如今对韩冈言听计从,韩冈要是提议调回吕惠卿,太后肯定会为此下诏。可要是韩冈提议下诏斥责吕惠卿,太后也绝不会拒绝。
一个好战的河北安抚使是朝廷所不需要的,但无罪又不当左迁,诸路安抚使又以河北最尊,调往他路亦不可行,将其召回京城就是最简单的办法。
可万一韩冈对王安石和吕惠卿的计划根本不理会呢?
只在背后顺手推吕惠卿一把,让其骑虎难下,这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了。
如果朝廷给与的物资越来越充分,吕惠卿当真就能够领军攻辽吗?就凭他这个从来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文臣?
章惇对此表示深深地怀疑。
……
韩冈回到家中后不久,王厚就找上门来了。
“玉昆,怎么样?”王厚略带紧张地问着。
“家岳真是越来越像洛阳的文相公了。”
韩冈摇着头,不掩心中的失望,王安石为了将吕惠卿调回来,还真是费了些功夫和心力。
或许这是王安石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配合吕惠卿,但既然王安石这么做了,也证明了他将党争放到了比国政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王厚一愣,他本来还以为韩冈会多说几句吕惠卿,或是与章惇商议的事情,没想到韩冈会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