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4 / 5)
推开,守门的杨戬从外进来,声音急促:“太后,礼部试的结果出来了!”
向太后随即将黄怀信给忘了,“还不快拿来!”
一封由火漆仔细封缄的信函,被送进了殿中。向太后立刻就命人将信拿上来,随手拆开就看,看了两眼,不经意间瞥到了,“黄怀信,你先下去吧。过两日再进来问对。”
黄怀信低头领命,只是再拜谢时,向太后却在回话中听到了浓浓的鼻音。
“黄怀信,你哭什么?”向太后立刻就坏了心情。
黄怀信连忙跪下:“看见太后审新科进士名单,臣一下想起了先帝,一时失态,死罪,死罪。”
王中正就看见太后的眉头轻轻地皱了一下,“这样啊,也是你的忠心……先下去吧。”
黄怀信怔了怔,再一次低头领命,然后弓着腰、小碎步地离开。
就在黄怀信快到殿门时,向太后突然发生:“黄怀信,过去你入对时,先帝也是在看新科进士的名单?”
黄怀信一下子就转回来,“回太后,是九年前的事了。熙宁六年的礼部试,也是晚上,臣侍奉在先帝左右,正好看见贡院那边送来了礼部试的名单。”
“熙宁六年?就是韩参政参加的那一次。”
“是。”王中正点了点头。
“……熙宁六年,如今也不过是元祐元年,九年而为宰辅,王卿,这事过去有过?”
王中正道:“太祖、太宗时或许有之,真宗之后当无一人。王平章、韩相公,都是三十余年才进两府。吕宣徽、章枢密,也都是近二十年。”
“太祖、太宗的时候有?”向太后很好奇地问道,“是谁?”
王中正道:“最有名的就是吕文穆、吕蒙正。得中进士之后,六年为参政,十一年为宰相。”
才六年就做了参知政事,这速度不能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在大宋已经是独一份了。
“韩参政看来还不是最快的。”向太后笑道。
“韩参政在中进士前,就已经是军功卓著,威震敌胆,积功升朝,进士于其仅是锦上添花。自升朝后,八年九年晋身两府,这就不能说是很快了。而吕蒙正则远远不及韩参政,也就是他中进士时已年过而立。”
“说得是。”向太后点头,“韩参政早就该进两府了。”
很多被人看重的官员,如果是走监察御史路线晋升,第一次做御史时,或仅是京官,或初入朝堂,但再往上走,就是飞一般地蹿升,五六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