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四)(3 / 4)
大数量的回信,就绝不可能。
而且投稿人来自天南海北,现在最远的已经有陇西和福建的投稿,可以想见,在未来,岭南、甚至甘凉的投稿也会有。不说数理化,就是将各地独特的地理风貌记录下来,便能登入《自然》之中的地理一科了。那样的情况下怎么给人回信?
韩冈自是知道《自然》的发行和收录,需要一个遍布全国的邮驿系统。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就需要了。原本他都做好了连着两三年都没有合格投稿的心理准备。但现在,情况比他预计的要乐观很多,寄来的信件中,有价值的比例比预计的要高不少。估计两三年之后,就得改为月刊,才能安排下版面了。
“如果要能借用朝廷的驿传,办理民间的邮政那就是好了。”韩冈决定先敲敲鼓,没必要多拖了,“现成的驿站车马,走惯了的路线,更有大量的人手。”
“不可能吧,朝廷怎么可能会答应。不说干扰军情递送,就是花销……”沈括说着说着就停了口,惊问韩冈:“要收钱的?!”
“当然要收钱。从东京送到交州是一个价,从东京送到南京则是另一个价。路程越远,邮递价格就越高。但不管路程远近,朝廷的驿传肯定要比民间托人带信要快。”见沈括想要说话,韩冈又补充道,“我是说平均速度。”
民间都是顺带送信,不可能像驿传一样,目的就是送信,能一程程地送下去。有一些人会比朝廷的步递要快,但更多的却会更慢,而且是慢得多。
沈括皱着眉头:“就算收钱,可驿站传信也只能送到驿馆。还是说送到官府,然后通知人去领?”
“当然不是。”韩冈解释道,“路、州、县、乡都设专门的邮局,一层层地将信转发下去,也一层层地将信收上来。就像是衙门一样,乡镇、县监、州郡,然后到路中,最后汇集到京里。驿传不正是这样用吗?”
“玉昆,说明白点。”苏颂道,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
“如果韩冈在巩州陇西县的乡里,有信要寄到同一州的宁远县。可将信送到乡中的邮局,如数付了钱。然后当天乡中的邮局就将信送到县中邮局,县中的邮局再送到州治的上级邮局,在那里进行分拣。确定是本州的宁远县,然后就是让负责这条线的人送下去,传到宁远县中。”
“下面呢?怎么送?”苏颂追问道。
“具体到城中,就要先做好准备。必须每一家每一户都要有个门牌号。厢、坊、街巷,然后是街巷中的第几户人家。比如存中府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