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3 / 4)
口径四寸,重量在千斤左右,可以装在双轮的炮架上,炮架要安在轮子上,轮子要足够宽,如此才能适应野地的穿行。但炮架又要适量的重,这样才能压得住火炮的反作用力,但又不能太重,这样才能用最少的马匹一起拖着随军走。
现在这种青铜炮由于韩冈担心会炸膛,所以命工匠们将第一第二门火炮,着意加厚制作。等到展示过后,真正的研发开始,那时候就要试着如何减少重量。甚至最后要将熟铁炮给研究出来。
怎么在一系列需求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就是得让设计者们去费尽心思地考虑的问题。韩冈估计这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找出最合适的尺寸,这样才方便定型。等到定型之后,才是去设计量产方案。
如果能有镗床就好了。韩冈在工坊中不止一次这么想。一把刀具直接将实心的炮管给镗出炮管来,顺便再把火门给弄好。这样做出来的火炮,内部一定光滑如镜,必然是最为合适射击的炮管之一。
但现实中没可能那么简单。光是稳定的刀具就是绝大的难题,还有精确有力的转动刀身,这也不是这个时代能够给出答案的。
退上一步的结果,就是只能设法进行精密的铸造,剩下还有许多问题,所能变通的便是将误差许可的范围稍稍扩大一点,但还是要尽可能的精细,这样才能不负汉人精工之名。
火炮很快就给架设好了,就在军器监中的一片空场中。火药和炮弹都拿来了,瞄准的标靶也竖在了炮口之前,隔了有百步的距离。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发射了。
“开始吧。”章惇等得急了,他希望还能遇到一个真正的惊喜。
工匠们立刻就忙碌了起来,装填药包,装填炮弹,接上引线,最后一切就绪,方兴冲着章惇、韩冈行了一礼,道:“还请枢密、宣徽来主持。”
章惇看看韩冈,韩冈比了个手势,请章惇自便。
章惇也不再谦让,拿起一支小火炬,小心地将引线点燃。
引线嗞嗞作声,转瞬就没入了炮膛内,还没等章惇闪回躲避的位置上,火炮就轰然巨响,将章惇都给惊得脚尖一颠,整个人一下高了两寸多。
回头一看,就看见火炮的炮口正被一阵白色的青烟所笼罩。没看到炮弹出膛的状况,枢密使感到很有些失望,再看韩冈,却发现他的神色有异。
“怎么了?”章惇很焦急地问着。
“中了靶子,却飞出去了。”方兴帮韩冈指了出来。
章惇仔细去看,果然木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