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八)(2 / 4)
有万户就该谢天谢地了。河东民户一向人口多,又不喜欢分家,一户十几二十口都常见。可现在再去算一算每户的人口,差不多就跟好分家的江南差不多了。”
折可大虽不清楚河东的户口详情,却知道府州的情况。在府州乡里,一户三五十口都见过。而他折家,只算他这一支单立户籍的,就有上百口之多。变成了江南三四口一户,人丁上的损失实在是触目惊心。而且他护送上千户流民回代州,明白韩冈说的情况并非夸大不实。
“那枢密打算怎么办?”
“迁民实边。”
韩冈不介意跟折可大这个武将多说一点政事,他也希望折可大背后的折克行能听到一点。
河东这边,要重建代州守军。要支援神武军的建设,要安排各地驻军的移防。都要府州折家在一定程度上的配合。
为此,他之前已经去信府州了,让折克行有什么事可以放手去做,不用担心辽人和朝廷的反应。这就是交换。
降敌后又反正的一部分旧代州军,韩冈是准备将他们集中安排在忻州内地,不在战略节点上的几处寨堡。不打算处罚,但控制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与广锐军不同,广锐军当年那几乎是官逼民反,而这是降贼,性质完全不一样。
而从辽国手中夺下来的神武军,如果没有足够的汉人安居,那么不需要几年,依旧会变回辽国的武州。想要牢牢地控制住新生的神武军,可用的核心人口必不可少。
“代州、忻州我是不担心。但神武军至少要三千户口,而且还得是华夏之民,否则绝难安定。”
顾及折可大的身份,韩冈不用汉人,而用华夏之民这个说法。“诸侯以夷礼则夷之,夷狄近于中国则中国之”,折家虽是党项人,但久服王化,早已可以算是华夏子民了。不像交趾,明明很多都是有着汉人血统,却背离了中国,那便是“入夷则夷”的蛮夷了。韩冈在细节上的注重,让折可大觉得很贴心。
“而且西军也不能一直这样没名没分地驻扎在神武军。时间长了,军心浮动,就不好办了。”
折可大眨了眨眼睛:“枢密的意思是?”
“在神武军的这一支西军,连同家眷一起迁移过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军心不定了。”
韩冈回想起当年如何借助天下大旱的时机而安定河湟诸州,心道要是内地突然来一场大灾就省心多了。但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立刻就被他自己给掐掉了。
两人说话间,面条已经煮好了。从锅里用笊篱捞起来